3. 重庆东站完工,看它如何融合科技与文化!

我国西部地区最大高铁枢纽站重庆东站站房建成完工这一重要事件,详细阐述了站房在建筑材料使用、装饰设计、空调系统等方面的创新与特色,以及该站建成投用后的重要意义。

3月19日,上游新闻记者得到确切消息,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高铁枢纽站——重庆东站,其站房已经顺利建成完工。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重庆东站距离正式开通运营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个工程也随之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收尾阶段。

3. 重庆东站完工,看它如何融合科技与文化!

据中铁建设项目负责人李双来介绍,站房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不锈钢板。不锈钢板具有耐腐蚀、强度高的显著特点,特别是在重庆这样具有独特气候条件的地区,它能够长期保持外观不发生变形。考虑到传统的单一材料或者整块结构可能难以实现站房复杂的曲面设计,项目团队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小块钢板拼接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加灵活,能够很好地适应多变的曲面造型。同时,选用3毫米厚度的钢板,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减轻了整体重量,确保站房有足够的结构支撑力。

中铁建设项目执行经理江志远提到:“我们通过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依据模型来深化设计面板的曲率和造型。结合受力分析,我们把面板划分成多个单元板块,让每片钢板都能‘量体裁衣’,并确定其固定的‘坐标’。这样一来,钢板间的拼缝误差能够控制在毫米级,而且还节省了大约30天的工期。”

3. 重庆东站完工,看它如何融合科技与文化!

候车大厅应用13万米“管帘”式双曲天花吊顶

重庆东站的候车大厅应用了长达13万米的“管帘”式双曲天花吊顶。装饰团队运用参数化建模技术,实现了建筑结构与装饰的有机统一。他们还应用BIM技术进行了5轮三维模拟优化,确保吊顶曲面与天窗弧面连接得平滑自然,模拟出了长江与嘉陵江交汇时江面的独特效果。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装饰团队将“管帘”加工车间直接“搬”到了现场。36米超长的天花构件从加工到安装仅仅需要2天时间,这不仅实现了精细化加工,使材料损耗率降低了15%,还减少了过程运输次数,降低了近20吨的运输碳排放,同时缩短了近1个月的施工周期。

在“重结构、轻装修、简装饰”的建设理念指引下,重庆东站不仅承担着西部交通枢纽的重要任务,更成为了向外界展示巴渝文化的重要窗口。在车站进站盒子的四周,项目团队采用防火玻璃覆膜工艺,排列展示了解放碑、三峡博物馆、人民大礼堂等重庆地标建筑元素。

在室内吊顶、檐口、墙面等部位,重庆的特色元素随处可见,如山茶花、山水、吊脚楼等。相关负责人徐飞表示:“我们将中式‘藻井’与现代天花吊顶巧妙结合,并搭配重庆市花‘山茶花’造型穿孔铝板,营造出了城市会客厅的浓厚氛围。”

3. 重庆东站完工,看它如何融合科技与文化!

西南地区站房中首次采用一体式集成岛式空调

为了提高旅客候车的舒适度,重庆东站候车大厅创新性地设置了5座4米高的巨型“山茶花”造型一体式集成岛式空调。这些空调以花瓣造型进行设计,实现了环绕式送风。通过向周围360度无死角环流、180度侧流两种送风形式,能够在20米范围内形成“空气湖”,为乘客提供均匀且柔和的温度环境。与传统空调机组相比,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舒适性,还将温度损耗降低了20%以上。当乘客在“山茶花”下部的环绕式座椅上休息时,几乎感受不到风,体验更加舒适。

中铁建设机电负责人李明康介绍说:“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站房中首次采用一体式集成岛式空调。”该空调系统还接入了站房智慧能源管控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室内温度,动态调整送风温度和强度,实现了精准控温。配合“智慧大脑”的自动调温功能,该空调系统每年可节约38万度电,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8吨,节能环保效果十分显著。

据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客站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东站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引入渝厦、渝万、渝贵等多条高铁及轨道交通,成为集高铁、轨道、公交、商业于一体的超级枢纽。这对于助推主城区“四主”客运站布局成型、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协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重庆东站站房建成完工,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详细说明了站房在建筑材料、装饰设计、空调系统等方面的创新与特色,体现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重庆东站建成投用后将成为超级枢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33.html

(0)
江月浔江月浔
上一篇 2025-03-19
下一篇 2025-03-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