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改革提档,以八项规定助力治理现代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升级,群众幸福感提升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带来的政务服务作风之变,从以往办事难到如今各地通过政务服务改革实现便捷高效办事。介绍了国务院相关指导意见,以及重庆忠县等地方的实践成效,强调“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政务服务改革的升级,最后指出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推动治理现代化。

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一场激浊扬清的风气之变在社会各领域悄然兴起,展现出徙木立信般的显著成效。曾经,“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困境让办事群众和企业人员苦不堪言。然而,如今“最多跑一次”“一站式服务”的便捷高效成为了政务服务的新名片,这无疑是改进作风、取信于民的生动体现。

过去,各单位的窗口设置如同“摆摊”一般分散,缺乏事项整合。办事群众和企业人员不得不穿梭于不同区域去寻找对应的窗口,办事过程繁琐又不便。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手段,通过对事项进行梳理、整合窗口、优化流程以及实现数据共享等方式,成功推动了办事模式从“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的转变。让数据代替群众“多跑腿”,大大减少了群众的办事成本。像北京的“接诉即办”、上海的“一网通办”、浙江的“最多跑一次”等,这些都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地方的生动实践,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2024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要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以及关联事项集成办等目标。从“办成”到“高效办成”,这对有关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前要跑5个部门交一二十份材料,现在一个窗口4张纸搞定,一堆麻烦事变成了暖心事!”刘汉成的亲身经历充分折射出作风建设带来的显著成效。在重庆忠县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一次办”的标语已悄然升级为“一堆事一窗通办”。2024年3月上线的集成服务系统,通过数据交互将33组企业事项和26组个人事项编织成了一张紧密的“业务网”。运行一年来,综合窗口累计办结事项5.2万件,平均办理时限压缩了68%,群众满意度高达99.2%。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政务服务改革的一次提档升级。以“一件事”为切入点,开启了跨系统、跨部门的流程重塑。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相关服务事项的“一堆事”集成办理,有效解决了“材料重复提交”“系统衔接不畅”等多个长期存在的堵点问题。让事项能够合并办理、部门之间联合办公,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充分满足了企业和群众不同的办事需求。

作风建设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任务。我们要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教育,以八项规定为催化剂,催发更深层次的化学反应。让作风建设的新成效不断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本文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政务服务的转变展开,介绍了各地政务服务改革的举措和成效,强调“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政务服务升级,以及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对推动治理现代化和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2212.html

(0)
LambertLambert
上一篇 2025-04-05
下一篇 2025-04-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