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的独特魅力,从文化、山水、美食、交通、文明以及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桐城丰富的文旅资源和良好的发展态势,诚邀读者前来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句流传了三百多年的话语,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诉说着礼让的佳话。在那青砖黛瓦的六尺巷,这一佳话化作了可触摸的文化印记,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桐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以这条古巷为精美的扉页,缓缓向世人展开“文都”那壮美而又迷人的长卷。这里是桐城派的故里,文人墨客辈出,文学成就斐然;这里是黄梅戏的故乡,婉转的唱腔回荡在大街小巷;这里更是“长三角”文旅版图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一场“半城烟火半城文”的诗意旅程,正等待着您来开启。
文化桐城:文脉深植 活化传承
桐城六尺巷。 吴苏琴摄
古巷之中,仿佛藏着乾坤万象,而那深厚的文脉则贯穿了古今。六尺巷不仅仅是礼让精神的一座活态展馆,更是解读桐城这座“中国文学之乡”的一把基因密钥。北大街、南大街、胜利街、东大街这四条文脉走廊,相互交织,织就了一张可触可感的文化经纬网。在文庙棂星门下,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的思想交相辉映,仿佛能听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左忠毅公祠内,那些治世的箴言与现代的航天梦想产生了奇妙的共鸣,让人感叹时代的变迁与传承;姚莹故居中,革新的精神如同肥沃的土壤,滋养着“院士之乡”的发展。在“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的街巷里,弥漫着“文章甲天下”的墨香,那是文人墨客留下的宝贵财富,同时也跃动着“穷不丢书”的文化自觉,体现了这座城市对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从方以智开启科学启蒙的先声,到朱光潜树立美学的丰碑;从孙德和铸就冶金的传奇,到慈云桂领航银河计算机的发展,龙眠河水如同一位温柔的母亲,不仅滋养了黄梅戏的韵味和文都的儿女,更哺育了华夏的文蕴和九州的俊杰。
山水桐城:造化集成 诗意栖居
层峦叠翠的龙眠山。 何传伟摄
桐城,以文为灵魂,以山为骨骼,以水为脉络,精心绘就了一幅绝美的山水人文画卷。在城市的西北方向,龙眠山层峦叠翠,茶香袅袅。那万亩的茶田与三色山居森林民宿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在东南方向,嬉子湖碧波潋滟,鸥鸟翔集。湖水与肖店渔村的炊烟相互交织,勾勒出了浓浓的田园诗意,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龙眠河如同一条丝带,穿城而过,化作了十里滨水长廊。在这里,人们可以轻松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出门入园”的诗意栖居梦想。这座“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的古城,正以六尺巷、文庙、文博馆、孔城老街等名胜为基点,全力打造龙眠河“一河两岸”观光带和城市“四门”,让全域旅游绽放出全新的光彩。
风味桐城:美食匠作 文气氤氲
在六尺巷外的市井烟火中,藏着最地道的江淮味道。孔城米饺软糯回甘,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桐城水碗汤清味醇,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宁静与淡雅;桐城丰糕松软绵甜,如同生活中的甜蜜点缀。再配上一口“桐城小花”茶的清香,这几种美味相互搭配,构成了《舌尖上的中国》未曾收录的人间美味。漫步在这座小城,随时都有可能邂逅千年绝技。玉雕匠人以刀为笔,在原石素坯上精心刻出桐城派的风骨与千年文心,每一刀都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蛋雕大师于方寸穹壳上凿出大千世界,将广大与精微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剪纸艺廊里,素手轻轻抚纸,以镂空之韵定格诗情画意;而在珐琅台前,巧手灵活掐丝,以炫目之彩再现宫廷美学。在这里,美食与匠作都在默默地讲述着薪火相传的故事,见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可品可触的物华天宝,值得每一个人去探索。
便捷桐城:快旅慢游 通达九州
合安高铁桐城东站。 何传伟摄
作为安徽省承东启西重要的交通枢纽,桐城已经构建起了“1小时合肥都市圈、3小时长三角”的立体交通网。在合肥方向,实现了高铁“公交化”运营,大约只需40分钟即可到达,极大地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双高铁枢纽(桐城东站、桐城南站)每日有50余趟列车通达北上广深等30余座城市,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五条高速出口畅联四方,合肥新桥、安庆天柱山双机场为人们的出行保驾护航。以桐城为圆心,300公里半径覆盖了南京、武汉等7座省会城市。朝发夕返的快旅网络,与“三街一巷”的慢游生活相得益彰。新开通的引江济淮航道贯通了长江和淮河,让千年水脉焕发出新的容颜。三座旅游码头即将投入使用,将开启“舟行文都”的全新体验。立体交通织就的不仅仅是四通八达的路网,更是千年文脉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之旅。
宜游桐城:文明打底 旅游启新
孔城老街。桐城文旅供图
桐城之美,美在生态宜居的环境,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美在底蕴深厚的人文,每一处古迹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美在淳朴向善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六尺巷的谦和礼让已经成为了市民的生活日常,人人都用文明的行为诠释着礼让精神。他们用“一米线”丈量公德的界限,用“红马甲”传递温情的暖意,用“微笑服务”彰显城市的风采,用“举手之劳”筑就文明的高地,共同织就了全国文明城市的温暖底色。今日的桐城,不仅仅是地理版图上的一个坐标,更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生动样本。八方游客纷至沓来,2025年一季度预计接待游客254.6万人次,同比增长37.7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99亿元,同比增长36.75%。“宜居宜业宜游”的亮眼数据充分诠释了这座文明沃土的魅力。
未来桐城:文旅融合 “双创”兴业
嬉子湖生态景区。 姚兆义摄
桐城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合肥都市圈、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等重大战略的叠加区,正以“融圈进群”为方向,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努力打造“皖江迎客”的新标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让老城焕发出新的容颜,汪洋文旅小镇、桐城动物园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从充满乡韵的“铺上甲屋”到野趣十足的“桐溪半山缘”,特色民宿正在点亮全域旅游的新亮点;望狮岭红色研学、桐城派文化课堂,让中华文脉在行走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千年文脉正以创新的姿态融入城市的毛细血管,传统礼让精神在现代城市文明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正如桐城市文旅体局局长赵亮所言:“我们紧抓申报‘六尺巷礼让文化国家双创试验区’的宝贵机遇,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为桐城的支柱产业,让文化‘双创’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小巷之中,满是春意盎然的景象;文都桐城,正等待着知音的到来。在此,我们诚邀您漫步这座“内外兼修”的城市,在古建廊檐下触摸中华文脉的肌理,感受历史的厚重;在文明实践中感受现代城市的温度,体会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共同品读中国故事的桐城篇章,遇见属于自己的文化乡愁。
本文全面介绍了桐城在文化、山水、美食、交通、文明等方面的特色,展现了其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独特魅力。同时,阐述了桐城未来文旅融合“双创”兴业的发展方向。桐城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景观、便捷的交通等优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