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嘀嗒出行颓势看哈啰顺风车如何构建竞争壁垒,嘀嗒出行营收下滑,哈啰顺风车凭何后来居上?

本文聚焦嘀嗒出行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深入分析其业绩呈现的“收入下滑、利润虚增”特征,同时对比其竞争对手哈啰在顺风车业务上的强劲表现。剖析哈啰顺风车业务的竞争优势及成功原因,探讨哈啰通过控股永安行进一步拓展业务的战略布局,揭示顺风车行业进入“马太效应”新阶段的发展态势。

最近,嘀嗒出行(02559.HK)公布了其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嘀嗒出行是北京畅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精心创立的互联网出行平台,主要专注于顺风车和智慧出租车业务。2024年6月28日,嘀嗒出行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共享出行领域的第一股。

然而,据嘀嗒出行2024年财报显示,去年该公司的业绩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呈现出“收入下滑、利润虚增”的特征,核心业务面临着明显的增长瓶颈,战略转型也尚未见到成效。与此同时,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迎来了强劲对手——哈啰,哈啰正在对嘀嗒出行形成越来越大的市场压迫。那么,哈啰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颓势:都是纸面利润?

2024年,嘀嗒出行的总营收为7.87亿元,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3.4%。其营收主体的顺风车业务,占比高达95.81%,去年实现收入7.54亿元,同比下降2.7%。智慧出租车服务板块、广告及其他服务板块的收入分别为615.4万元、2755.1万元,同比分别下降了45.7%和7.4%。

尽管在报告期内,嘀嗒出行的净利润同比暴增234.4%,达到了10.04亿元,看上去非常漂亮,但这一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8.7亿元)。若剔除这块非经常性损益,经调整后,嘀嗒出行的净利润为2.11亿元,同比还下降了6.6%。这充分说明,嘀嗒出行在2024年超过10亿元的净利润,主要是靠投资收益,与主营业务并无太大关联。

对于这种“核心业务缺失的纸面利润”,资本市场的态度十分鲜明。自嘀嗒出行上市后,其股价从每股6港元的发行价,一路跌至2025年4月2日收盘的1.18港元/股,股价跌幅超过80%。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嘀嗒出行营收主体的顺风车业务,成本同比增加了10.2%,达到2.07亿元。不过,该公司通过大幅削减司机及乘客奖励(从6707万元降至3846万元,降幅42.66%),同时提升客单价,使得分部利润(Segment Profit)降幅较小,仅下降了2.3%,为5.08亿元。在增效方面,嘀嗒出行2024年营销开支实现同比减少26.8%,降至1710万元,主要依赖算法优化实现精准获客。这表明,嘀嗒出行正在通过“降补贴、提效率”(降本增效)的方式来维持盈利能力。

嘀嗒出行CFO姜震宇在年度业绩会上表示,顺风车行业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尚未被充分释放,未来将通过与第三方平台深度合作获取更多的增长。但实际上,尽管大幅削减司机及乘客奖励,在短期内“顶住”了顺风车业务的净利润下滑幅度压力,但却丧失了市场吸引力。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嘀嗒出行顺风车认证车主数1890万,同比虽然增超21%,但订单量同比却下降了8.5%(从2023年的1.3亿次到2024年的1.19亿次);单车主年均接单量也从8.3次降至6.3次,降幅24%,反映了新增车主活跃度较低,平台存在“僵尸车主”风险。

此外,嘀嗒出行的竞对——哈啰在顺风车业务上,对嘀嗒出行形成了较大的压迫。综合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S:Frost & Sullivan)报告、哈啰顺风车公开数据、嘀嗒出行和滴滴出行2024年年报数据推算,占2024年中国市场顺风车交易额榜首的是哈啰,占比47%,嘀嗒出行居第二,市占率31.8%,滴滴出行排第三,份额17.3%;其他平台分享剩余市场份额。从份额排名看,嘀嗒出行明显落后于哈啰。除此之外,哈啰顺风车认证车主数量在2024年超过3300万,比嘀嗒出行多1410万。

挑战者哈啰的武器

哈啰成立于2016年9月,从最初的单车业务起步,经过8年多的发展,构建了由两轮共享服务、四轮出行服务以及新兴本地生活服务组成的“出行 + 本地生活”业务版图,累计注册用户已超7.5亿。2022年,哈啰出行宣布将品牌升级为“哈啰”,开启了从移动出行平台向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转型的全新发展阶段。

哈啰的主营业务分为三块:一是共享两轮出行服务(单车 + 助力车),这是哈啰业务的基石,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二是顺风车及四轮出行服务,这是战略增长点,属于轻资产模式下的高毛利业务;三是新兴本地生活服务(包括酒店、到店团购、货运等),这部分业务是生态延伸试验田。

那么,为什么哈啰的顺风车业务,比以此项业务为主体的嘀嗒出行表现更好呢?原因之一,在于哈啰推出了高速费分担机制、订单PK模式等创新功能,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和车主积极性。哈啰顺风车于2023年率先在行业内推出高速费磋商功能,允许乘客在发布订单时主动表达支付意愿及分摊比例(如全额承担、部分承担),车主可根据乘客意愿选择接单。这项措施,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据哈啰官方公开消息显示,因高速费问题导致的用户投诉率降低了25%。

2024年,哈啰又推出订单PK模式:按照接单距离、顺路度、完单率表现、服务评价等标准,对参与特定订单PK的车主计算综合得分,得分更高的车主才可以接到相应的订单。据哈啰当时对外公开透露:“今年调研了上万名用户,95%以上的乘客都希望平台增加接单车主的筛选标准。而在车主群体中的调研中,约82%的车主也希望引入订单竞争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顺风车市场交易规模占中国出行市场的整体比例较小,但据F&S推测,2024年,中国顺风车市场规模为371亿元;到2028年,总体规模将达10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9% 。就眼下来说,顺风车市场正在快速回暖,这与宏观经济背景下用户消费行为的转变密切相关。随着居民出行理性消费意识增强,顺风车以低于网约车约50%的价格优势,成为跨城通勤、节假日返乡等场景的首选。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显示,2025年春节顺风车全行业出行需求约有1.2亿单。其中,《财经》援引哈啰官方消息称,“预计今年春节假期,将会有超6000万单顺风车合乘出行需求,较去年有上涨,创平台有史以来的新高”。

有证据显示,哈啰仍在扩大这种竞争优势。从权威渠道获悉,哈啰顺风车业务部门近期正在显著加码品牌投入。有行业权威人士透露,基于对顺风出行市场较好预期,哈啰顺风车业务部门已“打响”“增长战役”,第一目标将瞄准营销和品牌推广,以期扩大市场优势地位。

转型:上市公司助力

哈啰为什么在此时增加顺风车业务投入呢?这可以从哈啰间接控股A股上市公司“永安行(603776.SH)”切入观察。今年3月14日,通过一系列资本动作,比如股权转让、放弃表决权和定增预案的方式,哈啰间接全资控股的上海哈茂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哈茂),以及哈啰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个人持股,以约15亿元的代价获得永安行38.4%的表决权。3月16日,永安行公告确认,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哈茂,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杨磊。

从3月17日开始,到3月21日,永安行连续拉出5个一字涨停板,原因是市场将此解读为哈啰曲线上市的前奏,将永安行称为“共享单车第一股”。3月19日,永安行做出“澄清”:未来12个月内无资产注入计划。尽管永安行否认短期资产注入,但市场普遍认为,哈啰可能在36个月后,也就是从2028年3月开始,逐步通过定增或重组举措,将其核心业务(如顺风车、本地生活服务)注入永安行。

哈啰顺风车市占率高达47% ,占据市场优势地位,而永安行的公共自行车用户与顺风车用户存在重叠(如通勤族),哈啰可通过场景联动提升用户粘性。据公开消息显示,哈啰两轮业务累计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AI调度、天眼监控系统、骑行安全监测等安全管理能力均为行业首创。通过控股永安行,哈啰可整合智慧交通数据(如有桩单车停放热力分析),优化顺风车路径规划算法,将接单距离缩短10%,提升跨城订单的匹配效率。

此外,依托7.5亿注册用户的流量池,哈啰可能有意整合多品牌的共享单车资源,构建“出行 + 生活”服务闭环。哈啰第一大业务“共享单车”兼具出行用户基因和本地服务特点,有助于哈啰巩固和提升在顺风车业务领域的市场和竞争优势。通过“高频出行带动低频消费”的飞轮效应,以及共享出行领域的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有望为哈啰在顺风车市场的龙头地位筑牢根基。

在可见的未来,哈啰将以共享出行作为增长飞轮的基础,在前端通过共享出行服务获客并留住用户,其他服务则在此基础上不断衍生,以此做深价值链。由此,哈啰将由眼下日益褪色的“共享单车玩家”转型为“综合出行服务商”。

综上所述,嘀嗒出行2024年报的疲软业绩与哈啰的强劲增长,标志着顺风车行业进入“马太效应”主导的新阶段。哈啰通过规模壁垒(3300万车主)、技术创新(高速费分担/订单PK模式)、生态协同(7.5亿用户矩阵)构建的三重护城河,将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在沙利文预测的千亿市场红利下,哈啰龙头地位不仅难以撼动,更有望重塑中国共享出行产业的整体格局;而依赖单一业务的玩家,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与资本价值的双重萎缩。

本文围绕嘀嗒出行和哈啰在顺风车业务上的不同表现展开。嘀嗒出行2024年业绩不佳,收入下滑、利润虚增,核心业务增长遇瓶颈,还面临市场吸引力下降的问题。而哈啰凭借创新功能、精准的市场策略以及对上市公司永安行的控股等举措,在顺风车业务上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顺风车行业已进入“马太效应”新阶段,哈啰有望重塑行业格局,单一业务玩家则面临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616.html

(0)
LambertLambert
上一篇 2025-04-03
下一篇 2025-04-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