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政府在4月2日宣布的最新关税政策展开,详细阐述了加征对等关税、取消“小额豁免”政策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的双重影响,同时分析了企业面临的困境以及可采取的应对策略,指出这一政策虽短期内带来挑战,但长期有望推动行业升级。
当地时间4月2日,一则重磅消息从美国白宫传出。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关税政策,这一决策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国际贸易领域激起了千层浪,尤其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特朗普公布的新政,美国将对多个国家实施不同比例的“对等关税”。其中,美国对中国的关税调整尤为引人关注。美国将对中国征收34%的对等关税,叠加此前已经加征的20%,今年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已然达到了54%。此外,美国还宣布对欧盟实施20%的对等关税,对巴西、英国实施10%的对等关税,对瑞士实施31%的对等关税,对印度实施26%的对等关税,对韩国实施25%的对等关税,对日本实施24%的对等关税,对印尼实施32%的对等关税,对泰国实施36%的对等关税,对越南实施46%的对等关税。不过,墨西哥和加拿大因继续处于USMCA框架下的豁免范围,并未受到额外对等关税的冲击。
这一关税政策的调整,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无论是直邮模式,还是海外仓模式,卖家的成本都显著增加。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上涨必然导致产品价格上涨,而这也将削弱中国供应链的价格优势。一旦价格上涨,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可能会出现波动和反弹,商家极有可能面临订单量减少的困境。特别是外贸工厂,它们的处境更为严峻。
宁波凌凌七跨境电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幸向记者透露:“中国工厂的利润并非如外界所想象的能达到30%至40%。实际上,利润空间相当透明,一般维持在5%至10%。对于技术含量较高、进入门槛较高的工厂,利润或许能达到15%至20%,这已属较高水平。”在此次关税宣布之前,就有外贸工厂向记者反映,美国客户发来邮件表示不会单独承担增加的成本,要么双方协商,要么终止合作。外贸工厂的业务状况与头部客户的订单紧密相连,某个大客户的订单一旦流失,工厂就可能面临关停的危机。然而,工厂有限的利润空间难以承受关税的增加,即便双方各承担一半的关税,也可能吞噬工厂的全部利润。
在困境之下,出海建厂曾被很多工厂视为“出路”。面对美国可能对华加征的高关税,不少工厂企业选择将供应链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东南亚也未能在此次风波中幸免。印尼、泰国、越南等热门建厂地均被征收超过30%的对等关税。有出海企业向记者无奈地表示:“去越南等地建厂的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尤其是去年过去的。现在已经没有所谓低成本的国家了。”
除了关税政策的调整,特朗普还签署行政令,宣布将于5月2日正式取消针对中国出口的价值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小额免税”政策(T86模式)。这一政策曾在2月初被短暂取消,但由于美国海关系统不堪重负,导致数百万包裹积压,特朗普政府被迫在2月7日宣布暂缓执行。此次行政令明确指出,在美国商务部长通知已建立足够的系统来收取关税收入后,特朗普将从2025年5月2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2:01开始,终止对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涵盖商品的免税最低限度待遇。所有通过国际邮政网络发送的价值在800美元或以下、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条件的货物相关邮件,需缴纳其价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2025年6月1日后增至每件50美元),这将取代任何其他关税,包括先前命令规定的关税。
800美元的金额范围涵盖了中国跨境小包的绝大多数类目。以Temu、Shein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早期借着T86模式在美国实现了迅速扩张,现在各平台的全托管业务也主要依赖于这个政策。对于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他们也更容易借此将商品销售到美国市场。然而,小额豁免政策的取消,意味着T86清关模式失效,直邮卖家可能会面对更长的处理时间、更高的申报成本和更复杂的流程。广东一家主营跨境出口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们90%的订单都走直邮小包,800美元以下免税政策取消后,产品价格优势将丧失,美国市场可能不好做了。”业内普遍认为,依赖直邮的铺货型卖家及低利润卖家面临较大风险,转型的迫切性更加明显。
阿里国际站总裁张阔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T86取消之后,跨境小包裹的形态很难存在,海外买家有大量现货要放在当地再去做零售或者转售,从中长期看,海外仓比例会增加。”将商品批量运输到海外仓库存储的海外仓模式受到了更多关注。更多卖家会提前将货物批量运至美国海外仓,以避免直邮小包的高额关税,同时提高配送效率,实现快速补货和本地发货。有海外仓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最近收到关于海外仓的咨询确实在加大。
毫无疑问,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对中国出海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全球化布局。供应链调整和市场多元化,成为出海企业的必然选择。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执行会长王馨向记者表示:“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得知,不少卖家均表示,目前最稳妥的方式就是‘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由于政策环境的多变性,卖家们逐渐认识到,过度依赖某一市场或物流模式将潜藏巨大的风险。”
在商业模式上,出海企业需要从单纯的“低价出口”转向“品牌化”的高附加值策略。品牌溢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税务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此外,品牌具有较高的用户黏性,即便产品价格有所上调,消费者仍会继续选择该品牌。有品牌企业向记者表示,更关注的是如何升级产品,提供更优质的功能和服务,产品的价格高于关税增长的幅度,即便如此,销量依然保持增长。
对于整个行业来讲,短期内是挑战,长期来看则有望促进整个行业的重新整合与升级,进一步激发商家侧的创新与合作。eBay大中华区销售与品类管理总经理庞涛向记者表示:“过去很多企业认为跨境电商是一个充分竞争、低门槛准入的一个市场。未来它的门槛会抬高,带来一些变化和转型,其实对很多企业来讲是一个机遇。”美国仍是众多出海企业的主要市场,从供需两端的基本面来看,目前尚未发生重大变化。庞涛认为,在需求端,美国市场需求依然存在,且很大一部分是刚性需求;在供应端,中国制造仍然是全球最高效的供应链。即便存在风险,生意的增长仍是主要趋势。他还指出,未来跨境电商的门槛将不断提高,但对于众多企业而言,这实际上是一个机遇。跨境电商门槛的提升能够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促使企业更加集中精力进行供应链的高效管理。“越来越多的产业将走出国门,不仅局限于跨境贸易或跨境电商,其供应链也将进行全球布局。这并非坏事。”庞涛表示,在过去多年里,中国是传统的外贸强国,但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再到供应链出海,中国出海企业仍在起步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全球化浪潮,将有助于它们打造更强的韧性以及更高效的全球化管理能力,最终更好地把握全球市场的机会。”
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关税新政,包括加征对等关税和取消“小额豁免”政策,分析了这一政策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的双重影响,如成本增加、订单减少等。同时指出企业面临的困境以及可采取的应对策略,如供应链调整、市场多元化、品牌化等。虽然短期内企业面临挑战,但长期来看,有望推动行业的重新整合与升级,促使企业提升全球化管理能力,更好地把握全球市场机会。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