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展开,深入剖析了该行政令的背景、影响,阐述了关税政策难以让美国工业复苏,反而可能使美国隔绝于世界市场等问题。
在国际贸易的大舞台上,关税政策一直是一把双刃剑。而如今,美国却挥舞着关税的大棒,试图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强行扭转局势。当地时间4月2日,据新华社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这一行政令宣布美国将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且针对某些贸易伙伴会征收更高的关税。
↑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就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发表讲话。
在过去数周里,特朗普便一再声称4月2日是“解放日”,他承诺要用关税政策来保护美国工业,使其免受“不公平”的外国竞争。然而,他的这一举措如果真正落实,那么二战后美国一直推动的自由贸易体系将被他亲手“爆破”。
关税,仿佛成了特朗普手中的“万能钥匙”,是他一直想要尝试的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是他进行极限施压的有力武器。他在处理问题时真真假假、反复无常、漫天要价,甚至可以无中生有地制造交易筹码。但这种做法最终将会严重透支美国的信誉。
回顾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他就热衷于打“关税战”。当时,任凭经济学家们苦口婆心地劝说,也未能改变他的想法。因为他一心想看到美国工业的复苏,希望那已经锈迹斑斑的工业带能够重新“冒烟”。这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亲身经历了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去工业化”进程。在产业资本转移之后,地产、金融资本开始兴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特朗普自己的生意也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产物。
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还提到了美国前总统麦金莱,称麦金莱通过关税和人才让美国“非常富有”。麦金莱所处的19世纪末,美国的确实行高关税政策,而且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但需要知道的是,在19世纪末,欧美各国普遍都实行高关税,并且美国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区域。如果将美国的工业化完全归功于高关税,这种观点显然过于牵强。更何况,美国已经不可能再回到19世纪末的时代了。
如今,关税俨然成了特朗普手中的“万能武器”。无论是移民问题、毒品问题还是冲突问题,所有的问题他似乎都想用关税来解决。他将“对等关税”视为“以牙还牙”的手段,这其实意味着一种报复,同时也暗示着可以进行妥协和交易。一方面,通过加征关税,美国理论上可以获得关税收入;另一方面,将关税一下子提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也是在迫使贸易对象“对等减税”。
不过,特朗普声称关税将不是完全对等的,会向一些国家收取大约一半的费用。但其中的数据还有待权威认定。例如,此前白宫新闻秘书抨击日本征收“700%的大米关税”,而日本媒体则表示这是没有考虑到零关税的情况,并且关税税率是按照10多年以前的旧数据标准进行表述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为了躲避特朗普的关税板斧,可以到美国生产,因为关税可以保护幼稚产业。但实际上,关税并不能“种植”幼稚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进行了资本形态的转换和资本空间的重塑,逐渐转向金融和信息技术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向海外转移。可以说,产业资本已经流出美国很长时间了,关税这剂猛药根本无法治愈美国经济的沉疴。
更为荒诞的是,特朗普此次挥向全球的关税大棒,连无人岛也未能幸免。据报道,印度洋上的无人岛——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也被列入了加征关税的名单。而这个靠近南极的群岛上“挤满了海豹以及企鹅和其他鸟类”。面对美国的关税胁迫,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纷纷表态将进行反击。
在特朗普的世界里,只要赚了美国的钱就可能被视为“坏人”。如果关税只是他的一种执念,那么4月2日签署的行政令无异于美国的“隔绝令”。关税的高墙将会使美国隔绝于世界市场,美国的货币金融资本和科技资本也可能会加速逃离,产业资本更是难以回到那些锈迹斑斑的工业城市。
本文深入分析了特朗普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指出该行政令不仅违背自由贸易原则,透支美国信誉,而且难以实现美国工业复苏的目标。关税政策无法解决美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反而可能导致美国资本外流,使其隔绝于世界市场,面临更为严峻的经济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