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十年账本,书写责任与奉献传奇

广西江柳村翁江小学老师余启贵,十年来坚持将孩子们午餐餐费使用明细公开在微博上,同时回顾了他35年投身乡村教育,用背篓背学生上学等事迹,展现了乡村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强调了乡村教师对于乡村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打造优秀乡村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的平凡记录中,蕴含着一份令人动容的坚持。0.85公斤的鸡蛋,花费11.5元;1.5公斤的麻鸭肉,价格是49.2元……据上游新闻报道,广西江柳村翁江小学的老师余启贵,有着一个十年如一日的习惯。他每天都会在微博上“超透明”地公开孩子们当天午餐吃了什么,以及餐费的使用明细,这份坚持从未间断,深深地触动了大山外无数网友的心弦。

时间回溯到2015年,一次志愿者的偶然到访,让翁江小学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免费午餐项目结缘。这个项目面向广大社会群体,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善款,旨在为那些家庭困难、离家较远的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不过,该项目有一个明确的要求,那就是学校必须公示开餐情况,以此确保善款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2015年11月26日,第一条公示微博以短信的形式发出。余启贵对待每日餐费收支与采购清单极为认真,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孩子们吃了哪些菜,采购了什么肉,从他的记录中一目了然。发票经手人、证明人签名,月末结算单等,他都会仔细张贴存档。余启贵坚定地表示:“受了恩惠,就要不负信任,得按照要求做好。”当每一粒米、每一叶菜的重量都被精准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十年的记录汇聚成一本厚重的账本。这本账本,如同坚固的堤坝,拦住了猜疑的浊浪,让公益的善意在阳光下尽情闪耀,同时也记录着一位乡村教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伟大的托举。

“十年账本”,背后深埋着无数的“尘与土”。余启贵作为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当年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江柳村。35年来,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乡村教育事业中。在村民们的口中,他有一个亲切的外号——“背篓老师”。那时候,不少学生年纪尚小,而村公路还未修通。为了照顾这些年幼的“小豆苗”,余启贵用背篓一个一个地将他们背到学校。他踏遍了田埂溪涧,踩过了羊肠小道,江柳村的孩子们几乎都是在余老师的背篓里,摇摇晃晃地长大的。日升月落,时光流转,余启贵这一背,就是整整10年。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碰撞与唤醒。正所谓“立德方能树人”,奉献、博爱、无私等道德品质是教师这个行业与生俱来的属性。余启贵安守在三尺讲台上,不追求功名利禄,一届又一届地将乡村学子送往人生充满希望的方向。他用这份难能可贵的坚守,为孩子们的未来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十年账本”,也照见了许多的“云和月”。在余启贵的教师生涯中,最让他感到骄傲的事情,是在他的启蒙下,村里已经走出了10多个大学生。在背负孩子上学与托举他们未来的过程中,在十年账本的一笔一笔记录之下,他为孩子们赋予了更广阔的视野,让他们能够走出原本狭小的天地,去触碰更辽阔的天空;他用知识为孩子们搭建起上升的通道,让一个人的成才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境遇。

背篓老师的“十年账本”之所以能够深深感动网友,是因为在这十年微博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清晰地捕捉到这本账所承载的更多含义。它不仅是一位乡村教师用心负责的体现,也是一所学校对捐赠者的良心承诺。它不仅展现了责任与公平,更让我们看到了以余启贵为代表的乡村教师无私奉献、回馈家乡的崇高精神。

乡村教师的责任无比厚重,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正是因为他们如同深埋“尘与土”般的坚守,才照亮了无数乡村孩子的未来,让他们看到了“云和月”般的希望。倡导尊师重教,“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的事情。打造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既需要一代代人拥有奉献情怀,也需要匹配的软硬件条件来保障。随着各项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和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像余启贵一样投身到乡村教师的行列中。他们在扎根乡村的过程中,推动基层教育的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赢,带领更多孩子走出青山,跨越海洋。

本文通过讲述余启贵老师十年坚持公开餐费明细以及35年投身乡村教育的事迹,展现了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用心负责的精神,强调了乡村教师对乡村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呼吁社会尊师重教,同时指出打造优秀乡村教师队伍需情怀与保障并行,相信会有更多人投身乡村教育实现价值共赢。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1039.html

(0)
LambertLambert
上一篇 2025-04-04
下一篇 2025-04-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