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广东高州泗水镇滩底村,介绍其凭借荔枝文化发展“庭院经济”的成功经验,包括村落特色、荔枝资源、庭院经济建设成果、短剧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村民收入转变等,同时提及高州市围绕“美丽庭院 + 经济”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粤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有一个名为茂名高州市泗水镇滩底村的地方,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广东省“美丽庭院”特色村。这里的村民充分利用农家小庭院的有限空间,将其打造成了致富的“聚宝盆”,实现了年营收一千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的佳绩,致富的花朵在这里四季常开。
当你踏入滩底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蜿蜒宁静的彩虹村道,每走一步都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别致的民房静静地伫立在古风凉亭之外,散发出独特的韵味。村子里,特产民宿、土特产专卖店、酒馆、咖啡馆、茶馆以及手工家庭作坊星罗棋布,为这个宁静的小村落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繁华。
4月4日,在广东高州市,滩底村荔枝古贡园的一角展现出了岁月的沧桑与宁静。(邓雯 摄)
泗水镇大联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郭志煜在4日接受采访时介绍,滩底村是大联村委会辖下的自然村。“滩底古荔园”有着令人惊叹的荔枝古树资源,现存树龄超500年的荔枝古树102棵,其中千年古树多达38棵,这里是高州市最大的荔枝古树群落,也是茂名市四大古荔园之一,更是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之一南部“甜美果海”示范带上的重要节点。2024年,滩底村还荣获了“粤港澳(茂名)三农短剧拍摄创作合作区”“中国荔乡微视频拍摄基地”的称号。
2月20日,广东高州市,媒体在滩底村小酒馆采风。(中新社记者 梁盛 摄)
据郭志煜进一步介绍,2024年,滩底村完成了150多栋农房的风貌提升工程,巧妙地将闲置房屋、空地和庭院进行整合利用,创新引入了“庭院 + ”元素,打造了“庭院 + 酒铺”“庭院 + 工坊”“庭院 + 养殖”等30多户庭院。如今,滩底村已成功发展成为一条以荔枝产业为主导,集种植加工、文化传承、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庭院经济示范带。去年,滩底村庭院经济年营收突破10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45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5万元。
滩底村荔外民宿运营负责人钟东超向记者透露,前来荔外民宿入住的游客大多选择包场,其中不乏来自外地的短剧拍摄团队。他曾接待过来自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等地的拍摄团队,这些团队无一不被滩底村深蓝的夜空、唯美的巷子、绿色美味的食物以及深厚的荔枝文化底蕴所吸引。
4月1日,广东省高州市,微视频剧组在泗水镇滩底村古荔园取景拍摄。(范晓仪 摄)
记者在滩底村短剧经济服务中心看到,一部名为《荔乡新梦》的微短剧正在紧张摄制中。现场电影机、滑轨、灯光等设备整齐排列,导演、摄影师、演员们都忙得不可开交。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了“群演”。
村民何伯感慨地说,过去,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蜂蜜生产、鲜果采摘及荔枝龙眼初级加工等传统劳作方式。由于业态单一且销路不畅,村里大量青壮劳动力不得不外出谋生。如今,村里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改良生产工艺、优化营销策略和加强产销对接等一系列措施,让土特产荔枝干、桂圆肉、黄皮干、芥菜酱等产品越来越畅销。
据了解,围绕“美丽庭院 + 经济”的发展模式,目前高州市已评选出“美丽庭院”100户,并在泗水、根子、深镇等镇的典型村推动“美丽庭院 + 民宿”“美丽庭院 + 商店”“美丽庭院 + 作坊”等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农文旅的融合发展。
本文介绍了广东高州泗水镇滩底村依托荔枝文化发展庭院经济的成功案例。滩底村利用荔枝古树资源和村落特色,通过整合闲置资源、创新庭院经济模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收入显著提高。同时,短剧经济和土特产销售也为村子带来了新的活力。高州市还围绕“美丽庭院 + 经济”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