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警惕!春季甘蔗霉变危机,如何选到安全甘蔗?

本文围绕网上流传的“清明蔗,毒过蛇”说法展开,通过福建农林大学专家的解读,阐述了该说法的真相,介绍了霉变甘蔗的特征、误食后的症状及风险,还给出了挑选新鲜甘蔗的方法。

甘蔗,那清甜多汁的口感,爽口解渴的滋味,深受不少人的喜爱。然而,最近网络上流传的“清明蔗,毒过蛇”这一说法,可着实引发了不少网友的担忧。许多网友都提到“家里老人说清明节不能吃甘蔗,因为‘清明蔗,毒过蛇’”,甚至还有人说“清明节的甘蔗吃了会要人命”。那么,这些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三基对此作出了解释。他表示,“清明蔗,毒过蛇”其实是一个误解。甘蔗本身是无毒的,只是进入春季后,气温逐渐升高,湿度也随之变大,这样的环境使得一些霉菌容易生长繁殖,从而导致甘蔗发生霉变,而这种霉变的甘蔗才是有毒的。

专家着重强调,“清明蔗,毒过蛇”并非指清明时节的甘蔗本身有毒,而是提醒大家此时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让甘蔗更容易发生霉变并产生毒素。所以,大家在食用甘蔗之前,一定要仔细分辨。

4. 警惕!春季甘蔗霉变危机,如何选到安全甘蔗?

高三基还介绍了霉变甘蔗的典型症状。他说,霉变的甘蔗能看到一些红褐色的症状,并且会闻到酸馊味或者酒糟味。

大家常说的“红心甘蔗”是有毒的,仅0.5克毒素就可能使人中毒。根据专家的说法,霉变甘蔗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切开后能看到变红、变褐的症状,也就是“红心甘蔗”。那么,一旦误食了“红心甘蔗”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又该如何紧急处置呢?

专家介绍,未成熟的甘蔗容易发生霉变,其中有一种名为节菱孢霉菌的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3 - 硝基丙酸的神经毒素,这种毒素仅0.5克就可能使人中毒。

4. 警惕!春季甘蔗霉变危机,如何选到安全甘蔗?

高三基指出,3 - 硝基丙酸是一种强烈的嗜神经毒素,被人体吸收后发病非常快。中毒后,有些人会出现头晕、呕吐、抽搐甚至死亡的情况。而且目前对3 - 硝基丙酸中毒并没有特效药。

通常情况下,甘蔗出现霉变可能只是几小节或一部分,那切除了霉变部分后,剩下的甘蔗还能继续食用吗?

4. 警惕!春季甘蔗霉变危机,如何选到安全甘蔗?

高三基表示,把霉变部分切掉以后,即便肉眼没有看到变红的症状,但甘蔗其实已经感染了霉菌,也已经产生毒素了,吃了以后仍有中毒的风险。

由此看来,对于霉变甘蔗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一旦误食出现不适症状,就要立即就医。那么在这个季节要如何挑选甘蔗呢?

在超市里,记者看到很多甘蔗是整根出售,部分也被削皮切段后按份出售。专家建议,这个季节食用甘蔗,尽量挑选新鲜甘蔗。并且介绍了挑选新鲜甘蔗的方法:

第一,看整根甘蔗的叶片。如果叶片还是青绿色的,说明甘蔗比较新鲜;如果已经枯黄了,说明这个甘蔗存放很久了。还可以看甘蔗的表皮,有光泽度的甘蔗是好的,表皮出现皱缩的则是不好的甘蔗。

第二,用手指挤压甘蔗。如果甘蔗出现松软的情况,说明它储存时间很久了。

第三,闻甘蔗。切开甘蔗后,如果是水果的清香味,说明甘蔗是可以食用的;如果出现酸馊味、酒糟味,那这个甘蔗就是不好的。

4. 警惕!春季甘蔗霉变危机,如何选到安全甘蔗?

通过一看二摸三闻这三步,就能挑选出新鲜甘蔗。此外,专家也再次强调,关于“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并不准确,大家无需盲目恐慌,应理性看待。

本文详细解读了“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指出这是一种误解,本质是春季气温湿度变化使甘蔗易霉变产生毒素。介绍了霉变甘蔗的特征、毒素危害,以及切除霉变部分仍有中毒风险。最后给出挑选新鲜甘蔗的方法,提醒大家理性看待相关说法,提高对甘蔗食用安全的认识。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2025.html

(0)
LambertLambert
上一篇 2025-04-05
下一篇 2025-04-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