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石材产业发展的云浮,其有着悠久历史的石艺成为打造千亿级现代绿色建材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详细阐述了云浮石艺巧夺天工的手艺、结合现代美术的艺术追求、注重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以及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的成果。
据羊城晚报消息,记者郑俊良摄影报道:云浮凭借发达的石材产业,正致力于打造千亿级现代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而有着悠久历史的云浮石艺,早在2007年就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它成为支撑这一宏伟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云浮石艺这一古老艺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那些从传统石艺中成长起来的云浮石艺人,积极结合现代美术,开启了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如今云浮石艺界可谓人才济济。
手艺,巧夺天工
中国有三大石材产业中心,分别为福建水头、广东云浮和山东莱州,它们各有独特优势。其中,云浮以其精湛绝伦的石艺独占鳌头,尤其在手工雕刻、异形石材加工方面表现卓越,擅长进行复杂石雕艺术创作。
云浮石艺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云浮的石材行业陷入低谷,仅能生产石片、石米、石粉这三种老产品。为改变这一状况,1979年,云浮县工业研究所成立,开始专注于石雕工艺的研发。后来,工业研究所更名为工艺美术研究所,并先后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参加培训的60多名学员,大多成为了如今云浮石艺界的领军人物。
1988年底,云浮石艺的标志性代表作——大型石雕壁画《天长地久》诞生。这是一幅由云浮工艺厂接受国家任务生产,赠送给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的作品。该壁画长154米,高2.8米,悬挂在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的走廊上,让云浮石艺在国际上声名远扬。此后,声誉日益高涨的云浮石雕和石构件,不仅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北京故宫、布达拉宫、上海科技中心、广州中山纪念堂等国内重要场所,还远渡重洋,出现在美国夏威夷新世纪广场、俄罗斯圣彼得广场等地。
追求,蜕变不止
从传统石艺中成长起来的云浮石艺人,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结合现代美术开启了更高的艺术追求。
2009年,在第六届中国(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上,以《羊城晚报》10月1日头版报道“盛世大阅兵”为原型,用花岗岩按1:1比例雕刻的世界首张“石头报纸”惊艳亮相,这标志着云浮石艺工艺水平取得了重大突破。
以曾云平的《高瞻远瞩》、梁建坤的《步步高》、潘斌强的《国色天香》等为代表的众多工艺大师作品,引领了云浮石艺因材施艺的潮流。梁建坤认为,云浮石艺的优势在于材料丰富,为因材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他的作品《人生旅途》《童年》突破性地用黑石雕刻出皮革、纸张等不同质感,其中《童年》被广州国家版本馆收藏。
与此同时,另一批石艺人开辟了新的创作赛道。他们用水刀切割大理石碎料,制作出极具艺术张力的艺术拼接画;将碎料压成粉后高温压制,制成花色各异的人造石,进而制作出高雅大气的人造石产品。
这些作品不仅承载着匠人们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也见证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发展与延续。
育人,未来可期
梁建坤认为,云浮石艺的未来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近年来,他走进云浮技师学院,与一批志同道合的教师携手,在传统的师徒传承体系之外,建立了学校培育石艺人才的新体系。云浮技师学院将美术教育课程与师带徒模式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接受严格的美术基础教育,打下扎实造型美术功底的同时,又能汲取传统师带徒模式的优点,得到一对一的挖掘培育。
随着新生代的逐渐成长,云浮技师学院石艺专业的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在建筑石雕项目中几乎都能斩获金奖。他们将成为云浮石艺的新生代力量,成长为石艺非遗的新传承人。
目前,云浮石材的市场主体已超过7000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已经举办了二十一届的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近年来成为面向全球的行业盛会,每年都会汇聚各路石材精英。在对外拓展的道路上,云浮石艺正迈向更高的台阶。
本文全面介绍了云浮石艺的发展情况。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手艺精湛,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石艺人积极结合现代美术追求更高艺术境界,在创作上不断创新。同时,注重人才培养,新的人才培育体系初见成效。在市场拓展方面成果显著,云浮石艺正以蓬勃的姿态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