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AI眼镜市场的发展态势,以VITURE为切入点,介绍了该品牌创始人姜公略对AI眼镜的看法、制作难度的分析、品牌的发展策略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VITURE在AI眼镜浪潮中的审慎态度与发展规划。
在当下AI眼镜市场呈现出一片火热的景象,众多AR眼镜品牌站在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究竟要不要投身到AI眼镜这股汹涌的浪潮之中呢?在这个决策点上,不同品牌的态度分化十分明显。像雷鸟创新和Rokid这样的品牌,已经果断地迈出了步伐,率先推出了AI眼镜产品,试图在这个新兴市场中抢占先机,拔得头筹。然而,也有一些品牌表现得较为谨慎,它们选择先在一旁观望,VITURE(行者无疆)就是其中之一。
VITURE的创始人姜公略,是一位在人机交互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人机交互专业,有着丰富的研究经历。他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IT Media Lab及Google X从事人机交互研究,甚至还参与了Google Glass的项目探索。对于AI眼镜,姜公略持有非常审慎的看法。他明确指出:“制作一款真正优秀的AI眼镜,其门槛极高,难度极大,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绝不能贸然行事。”
姜公略进一步举例说明,尽管Ray - Ban meta自2023年10月上市以来,销量已经突破了200万副,成为了AI眼镜市场中备受瞩目的明星产品。但是从全球市场来看,2024年AR眼镜的总销量仅为50万台,这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显示出不同产品在市场接受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且,姜公略并不认为Ray - Ban meta等现有产品能够代表真正意义上的AI眼镜。他分析道:“这些产品更多地是依赖于品牌影响力和拍照功能,其AI元素并不突出。真正的AI眼镜还没有得到市场的充分验证,目前的市场反馈并不足以说明问题。”
在姜公略看来,AI眼镜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强大的AI能力。但遗憾的是,目前市面上的产品远远无法满足用户对于AI眼镜的期待。他形象地比喻道:“现在的AI更像是一个简单的聊天机器人,只能进行一些基础的交流。而用户理想中的AI应该是一个能够全方位协助完成各种任务的智能助手,这才是AI眼镜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姜公略透露,VITURE在2024年底成功完成了一笔高达5000万美金的融资。这笔融资的投资方阵容强大,包括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和新加坡电信集团等。有了这笔资金的支持,VITURE将有更充足的资源在未来的AI眼镜市场上展开更深入、更全面的布局,为实现其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AI眼镜的制作难度,姜公略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很多人低估了制作眼镜的复杂性。AI眼镜的制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仅需要精细的硬件设计,确保眼镜的外观、材质、佩戴舒适度等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还需要强大的软件和AI能力,让眼镜能够实现各种智能功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体验。只有这三者紧密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制作出一款成功的AI眼镜。
在谈及VITURE的AI眼镜发展策略时,姜公略介绍说,他们将采取一套系统的方法。首先,会选定目标用户和市场,明确产品的定位和受众群体。然后,深入了解渠道格局和技术趋势,掌握市场的动态和技术的发展方向。最后,确定功能和产品市场契合点(PMF),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姜公略特别强调:“我们不会一开始就盲目地关注硬件规格,而是更注重软件生态和功能差异。同时,外观设计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智能眼镜必须要兼具功能实用性和时尚美观性,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
对于AI眼镜的未来发展前景,姜公略充满了信心。他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AI眼镜必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VITURE将凭借自身的优势和努力,致力于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智能的产品体验。”
本文围绕AI眼镜市场,介绍了不同品牌的不同选择,重点阐述了VITURE创始人姜公略对AI眼镜的审慎观点,包括现有产品不足、制作难度大等问题。同时提到VITURE的融资情况和发展策略,展现了其在AI眼镜市场的布局和信心。姜公略认为真正的AI眼镜还未到来,随着技术和市场发展,AI眼镜会融入人们生活,VITURE有望成为行业领导者。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