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国泰航空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其在过去几年遭遇的重大危机,以及通过重建机队、补充人力等举措实现业绩复苏的过程。同时,分析了国泰航空未来面临的竞争挑战,特别是在全球航空运力恢复和内地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探讨其如何保持增长势头。
在香港赤鱲角的国泰城入口,一架擦得锃亮的道格拉斯飞机矗立于此。那颇具年代感的灰白色机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机头昂首向上,仿佛在诉说着国泰航空曾经的辉煌。这架飞机是国泰航空的第一代飞机,在安全航行七十多年后,这家香港老牌高端航空公司却在过去几年遭遇了史上最大的“滑铁卢”。
不过,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打破、重建与反思,国泰航空在2025年3月发布了亮眼的业绩,仿佛又“支棱”起来了。
2020 - 2022年,国际航班大范围停摆,面向内地的国内航班也严重削减。国泰航空遭受了几乎致命性的打击,进入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低谷时期,其一天的载客量仅302人,而在常态下,这一数值约为10万人。如此巨大的落差,这样的打击在全球航空集团中都属罕见。
客流中断让国泰航空处境艰难。整个集团每月消耗现金高达15亿至20亿港元,短短4个月,旗下两家全服务航司更是录得45亿港元的亏损。国泰管理层在港交所公告中直言:“虽然我们一直迎难而上,但若不调整运营部署,集团最终将无法生存。”
随着旅行限制的解除,国泰航空马不停蹄地开始恢复航线网络和客运航班数量。而这背后,人力和机队运力缺一不可。
据国泰方面透露,飞机解封复飞要经过颇为复杂的程序。单是策划过程就耗费大概4到6个月,返回香港的每架飞机还要进行为期14天的维护检查程序,然后再在港机工程或厦门太古进行进一步的定检维护、重新喷漆等,才可投入航班运营。从2022年年中开始,直到2024年6月,国泰才接回了全部长期停泊在海外的飞机。
与此同时,因疫情搁置许久的新飞机引进也重启。2024年8月份,国泰集团宣布一项千亿投资计划,其中最大比例的资金用于机队。国泰共向空客公司订购30架A330neo(A330 - 900)型号客机,并有权额外增购30架,新飞机预计于2028年起陆续交付。
相比机队运力,人力流失造成的空缺更为棘手。2023年进博会期间,林绍波告诉记者,未来的运力重建,国泰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人力资源。因为要新开一个航班,需要不同部门人员的配合,如机组人员、地勤人员、后勤人员等。
航空业具有特殊性,补足人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飞行员、乘务员等机组人员要经过数月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尤其是见习飞行员,完成理论课程后要到国外接受飞行训练,再回香港进行模拟驾驶舱训练,整个过程较为漫长,需提前进行人才储备和积累。
为此,国泰航空早从2021夏季开始就在香港本地重新招募飞行员,联同集团旗下其他航空公司,共增聘约300名飞行员;2022年10月启动全面招聘计划,目标是增聘超过4000名前线员工,包括于2023年底前增聘700名飞行员;2023年8月,国泰首次开启内地人才招聘,除了空乘、飞行员以外,招聘还逐渐扩大到IT、地勤人员、客服等岗位。
大规模招聘的确帮助国泰重新聚拢了人气。据财报披露,在经过2020 - 2022年连续三年员工总人数下滑后,2023年国泰集团全球员工数量终于实现正向增长,同比提升12.25%,比2022年增加了2600人。2024年更是创下历来最大规模招聘,全年共聘用约7000名新员工,使集团总员工人数突破3万人,重回疫情前的3万以上人数规模。2025年3月份,国泰航空又在上海举行招聘体验日活动,继续面向内地招聘乘务员、飞行员、副驾驶以及飞机维修机械员等。
国泰方面透露,通过大力招聘飞行员及加快飞行员培训,集团飞行员总数超过3400人。目前飞行员流失率约为3%,低于历史水平。
人力、机队运力迎头赶上之后,国泰航线网络迅速恢复并有进一步扩张之势。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国泰集团主席贺以礼透露,集团于2025年至今已公布新增11个航点,今年内国泰航空与香港快运的网络将覆盖超过100个客运航点。(注:国泰集团实施双品牌战略,国泰航空为全服务航司,香港快运为低成本航司)
财务手术刀
国泰航空(0293.HK)于1986年在港交所上市。梳理过去15年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其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起伏波动。首先是2010年至2015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以及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的背景下,国泰营收和净利润整体呈上扬趋势,年营收规模保持在800亿 - 1000亿港元左右,且连续六年保持盈利,最高时的净利润为2010年的140.48亿港元。
目前,国泰航空是运营往返香港和内地航班数量最多的航司。今年夏天国泰集团内地航点将达20个,每周运营超过290对往返香港和内地的航班。其中,4月28日,国泰航空将开通每周四对往来香港与乌鲁木齐的直航航班,将香港与国家西北部通往“一带一路”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枢纽直接连系起来。
林绍波称,当前国泰在中国内地的团队由两位总经理带领,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内地整个团队的战略性发展,国泰新任命一位董事级人员。4月1日起,郑家驹将正式出任国泰集团中国内地董事,引领国泰集团深化内地市场布局,推动业务持续增长。
“郑总会常驻在深圳,因为除了北京总部,大湾区是我们在香港以外的另一个中国内地总部。”林绍波表示。
整个内地市场中,大湾区又是国泰的重中之重。2023年下半年国泰发布的“聚焦未来三大发展领域”中,第一块就是“将大湾区视作香港的延伸市场”。为吸引更多大湾区客源,国泰航空已开通多种海陆空联运服务,如海空接驳服务能让旅客在大湾区八大码头办理登机及行李托运手续,再直接坐船至香港国际机场海天码头;陆空接驳服务“陆天畅行通”,可以一站式预订机票及跨境车服务。
据悉,在国泰集团去年宣布的千亿投资计划中,与内地直接相关的投资为北京首都机场贵宾休息室。林绍波表示,国泰在北京首都机场的贵宾室仍是上一代的规格,而首都对国泰而言是战略意义重大的航点。所以国泰已经开始重新装修贵宾室,预计2025年年中以全新面貌和内地旅客见面。
然而,未来的国泰集团要保持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一方面,随着全球航空运力恢复,区域航线竞争颇为激烈。2024年国泰航空整体收益率下降12%,香港快运收益率更是下降23%,未来需通过开发小众航点、独家航点应对价格战。香港快运行政总裁毛洁琼在3月13日媒体沟通会上也表示,今年将新开5条新航线,有4条为独家运营。同时,会把飞机准点率、飞机使用率提升上去,做好单位成本的优化,以此来增强成本效益。
另一方面,过去的2024年货运板块对国泰集团业绩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新的关税政策可能影响跨境电商货运需求,对国泰货运的增长构成挑战。对此,林绍波回应称,集团正审慎监察目前地缘政治局势对航空货运的潜在影响,集团会及时灵活调整市场策略。
在国泰反复强调的加码内地市场方面,更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深圳市航空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超尘分析,南航、深航等内地航司在大湾区拥有密集的航线网络和较高的市场份额以及便利的地面交通的通达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内地,尤其大湾区旅客的出行需求。对于国泰开辟的内地 - 香港 - 全球的航线网络市场都有直接的竞争。
此外,内地航司在开辟国际航线,尤其洲际航线都有一定的政府支持,也增加了内地航司国际航线的价格竞争优势,同时大量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兴起加剧了价格竞争。
“国泰在内地市场,尤其是大湾区,面临来自南航、深航等本土航司的激烈竞争,但其国际化网络和高品质服务仍是重要优势。未来,国泰需通过加强本地化、优化成本效益和扩展航线网络,以提升在内地市场的竞争力。”谭超尘表示。
本文详细讲述了国泰航空从陷入危机到实现业绩复苏的过程,包括机队重建、人力补充以及航线扩张等方面。同时,也指出了其未来面临的挑战,如区域航线竞争激烈、货运增长受地缘政治影响以及内地市场竞争压力大等。国泰航空需要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