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首家“小苹果”亲子小屋在兴寿镇营西村正式投用,介绍了昌平区农村托育资源现状、“小苹果”亲子小屋的运营模式、建设计划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内容。
记者从昌平区了解到,3月20日,昌平区的首家“小苹果”亲子小屋在兴寿镇营西村正式投入使用啦。这个亲子小屋可不简单,它是昌平区对新型农村普惠托育模式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未来呀,它不仅会服务于本村3岁以下的婴幼儿家庭,还能够辐射周边3 - 5个村居呢,这就大大弥补了农村地区托育资源的空白。
昌平区的情况有些特别,它辖区面积达到了1343.5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和14个镇,其中山区面积占到了60%。到2023年底的时候,昌平区常住人口有227.2万人,这里面农村人口就有40多万。可以看到,昌平区的育龄人口众多,托育需求十分旺盛。然而,尴尬的是,那些普惠托育机构大多都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的托育资源严重不足。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昌平区开始积极探索在农村地区建设“小苹果”亲子小屋。具体采用的模式是,由区级提供资金支持,镇街或者村居免费提供场地,再由备案托育机构来运营,同时有志愿者参与,还有医疗机构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模式,为农村3岁以下的婴幼儿家庭提供公益性临时托服务,还有亲子游戏陪伴、科学育儿指导以及儿童健康管理等服务。
据相关介绍,昌平区一共计划在16个镇街建设30个亲子小屋,其中农村亲子小屋有22个,并且这些小屋都计划在年内全部投入使用。
除了建设之外,昌平区还做了很多保障工作。比如,为亲子小屋设计了统一的品牌标识,让它们更有辨识度。同时,还会统一对亲子小屋所使用的房屋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和稳定性安全检测鉴定,确保这些小屋的空间安全、环保又舒适。在建设和运营方面,会采取“政府主导、专业机构运营、医疗机构指导、志愿者补充”的模式,并且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与考核模式。
本文介绍了昌平区首家“小苹果”亲子小屋投用这一事件,分析了昌平区农村托育资源现状,阐述了“小苹果”亲子小屋的运营模式、建设计划及保障措施,体现了昌平区在弥补农村托育资源空白上的积极探索和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