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跟随记者的脚步,在当地学者王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五夫镇,沿着历史脉络,探寻与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相关的遗迹,领略千年闽韵和朱子文化的魅力。
3月21日清晨,天色微亮,山间的薄雾还未完全消散。记者怀着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踏入了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五夫镇。在当地颇具学识的学者王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开启了一场沿着历史脉络、追寻朱子足迹、探寻千年闽韵的奇妙之旅。
朱熹,这位南宋时期声名远扬的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不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的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闽北这片土地上度过,武夷山、建阳等地都留下了他活跃的身影。
“14岁的朱熹,初次来到五夫镇,便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且难以割舍的缘分。”王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将记者带回到了那个遥远而又充满魅力的时代。
兴贤书院。张丽君 摄
离开充满历史韵味的紫阳楼后,我们来到了兴贤书院。远远望去,书院的门楣高高挑起,上面雕刻着精美绝伦的图案,每一道纹路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整体显得庄重而古朴。门楣正上方,“兴贤书院”四个大字刚劲有力,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王老师向我们介绍:“朱子曾经在这里刻苦求学,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
当我们步入书院,脚下的青石板路似乎有着自己的语言,轻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书院采用木质结构,飞檐斗拱层层叠叠,犹如一幅精美的立体画卷。斗拱上雕刻的瑞兽花鸟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活过来。讲堂的横梁上绘有“孟母三迁”“子贡求学”等儒家经典故事的彩绘,每一幅彩绘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朱子当年常常与师长、同窗在这讲堂中热烈地探讨经史子集,思想的火花在这里激烈碰撞。”王老师一边介绍着,记者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朱子当年勤奋求学的身影。
随后,我们前往了朱子社仓。“南宋乾道七年,朱子主导创建了这个社仓。”王老师介绍道。在那个粮食短缺、灾荒频发的年代,朱子联合乡贤共同管理社仓,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丰年的时候储存粮食,灾年的时候进行赈济,充分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
武夷精舍。张丽君 摄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建于1183年的武夷精舍。这里峰峦叠嶂,溪流潺潺,仿佛是人间仙境一般。精舍的大门门楣刻有简洁而富有韵味的纹路,两侧的对联“道迷前圣统,文弊后生欺”,彰显出朱子想要扭转文风的坚定决心。
走进精舍,仁智堂宽敞开阔,匾额上“仁智堂”三字笔力刚劲。“朱子在此完成了《四书章句集注》等著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王老师说道。藏书的隐求室静谧安宁,仿佛时间在这里都停止了脚步;起居的寒栖馆布置简洁,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的生活气息。
紫阳楼、兴贤书院、朱子社仓、武夷精舍,这些承载着丰富历史记忆的建筑,就像一位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等待着更多的人来聆听朱子的故事,来感受传统文化那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本文通过记者在五夫镇的探访之旅,介绍了与朱熹相关的建筑和事迹,展现了朱子文化的深厚底蕴,强调了这些历史遗迹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