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残成果井喷,释放残疾人消费新潜力 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引领社会进步新风尚

科技助残展开,介绍了即将举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的科技助残论坛,阐述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助残取得的显著成果,分析了科技助残对释放残疾人消费潜力的作用,以及中国残联在2025年为保障残疾人权益将开展的一系列举措。

科技助残成果井喷,释放残疾人消费新潜力 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引领社会进步新风尚

在当今时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助残领域,各类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用于盲人信息化阅读领域的语音合成(TTS)技术,到为孤独症孩子诊疗带来新希望的脑机辅助诊断系统,再到提升残疾人出行安全性和生活便利性的“安心扣”,这些科技成果为提升残疾人、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品质提供了重要支撑。

3月27日至31日,一场备受瞩目的科技盛会——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盛大举行。该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设置了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5大板块,共计128场活动,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将举行20余场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热点话题的平行论坛,其中科技助残论坛将首次亮相。这一论坛突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科技创新引领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倡导“科技向善”理念,届时将邀请产学研各界交流科技创新如何赋能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全球顶尖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专家、产业与投资界企业家以及政界人士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助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推动以先进科技助力残疾人全面发展,建设更加平等、包容、和谐、繁荣的美好世界。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同推动下,科技助残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果的加速涌现,不仅是长期积累的沉淀,也是我国出台一系列科技助残政策的具体体现。2024年,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助残作出了专门部署,将加强助残科技研发应用第一次写进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科技强国建设的最新决策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和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

随着政策的推动,我国优质助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例如,宁波市的“线上病房”项目,通过网络视讯技术,为残疾人提供查房、诊疗、咨询、康复训练指导在内的“可视化、交互式”远程康复服务。同时,结合康复前、中、后三次上门评估指导,整合智能康复训练设备应用、辅具适配、心理咨询、政策协同等服务,确保康复效果最大化。这一项目让残疾人能够以更加可及且经济的途径得到专业化、个性化的康复服务,有效满足了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需求,让他们享受与线下住院患者同质化的康复质量管理。

远程验配助听器也是一项重要的科技助残成果。它搭载了最新的无线功能,为行动不便的听障人士提供了助听器调节和远程调试的相关功能。听障人士足不出户,通过手机APP就能实现测听和验配功能。如果使用后出现任何不适,还可以随时申请专家远程调试。这一技术省去了线下专业助听器门店的验配成本,使得助听器价格仅需同档位专业助听器价格的五分之一,真正做到了助听器在家配,省时省心又省钱。远程验配助听器借助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远程听力测试和助听器调试的技术。

对于智力障碍人士走失的问题,“安心扣”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它通过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定位功能相结合,实现了高精度定位走失人位置的功能。这是专门针对智力障碍人群开发的走散人员定位器,最大程度地帮助到每一位残疾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在便捷性方面,“安心扣”添加了独家发明的一键“紧急寻找”功能,佩戴者只要一键触发,其家人便可在手机上迅速看到佩戴者的实时位置及活动状态,并按照线路找到佩戴者,有效解决了监管人的担忧。

天津理工大学无障碍智能科技研发团队研发的复杂场景下中国手语识别翻译系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根据手语的语言学要素和语法语义要求,可实时识别和翻译听力残疾人在开放场景下的连续自然手语,特定场景的翻译准确率可达到97%。该系统将听力残疾人手语表达的信息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传递给健听人,打破了残健沟通和融合的“玻璃墙”,在提高残健融合沟通效率、推动国家无障碍建设发展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些科技助残成果的落地,彰显了科技助残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产品能力,一种让残疾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重要途径。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为这个群体带来了变革,推动着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助残不仅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还通过提升残疾人收入、降低消费门槛、创造新兴市场、优化消费环境等多重路径,显著拉动了消费增长。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残疾人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4万元,考虑到全国8500万残疾人口总数,残疾人消费需求总量每年预计可达1.2万亿市场规模,残疾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消费群体。2024年,以“科技赋能,共享福祉”为主题的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369家企业和机构万余件各类科技创新产品参展,累计4万多人次观展,意向成交额达6000万元,集中展示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和残疾人服务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与消费场景。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有913万持证残疾人以各种形式实现就业,但多从事低技能、低收入、不够稳定的工作,同时仍有700多万就业年龄段、有就业意愿的持证残疾人未就业。残疾人无法公平共享促进消费措施,仍可能扩大贫富差距。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建议,抓紧研究促进残疾人服务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措施,打造涵盖残疾人吃、穿、住、行的服务产业自主品牌,释放残疾人消费潜力。

2025年,中国残联将配合有关部门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为重点,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各项权益。今年要开展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活动,既要讲好自强与助残感人故事,也要检阅扶残助残新时代文明创建和残疾人权益保护成就;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导地方进一步完善细化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帮扶措施;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办好特殊教育”“做好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要求,配合教育部完善残疾人教育保障机制,配合民政部制定出台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指导意见;提高康复服务质效,保障残疾儿童都能获得康复救助,持续开展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制定实施新一轮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技术、产业升级和国家大规模技能提升行动,加力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力,不断扩大残疾人就业;举办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办好粤港澳联合举办的残特奥会,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体育生活;持续加强助残科技研发应用,发展助残新技术、新业态。

这一系列举措都将有利于提高残疾人使用高科技产品的消费能力,在进一步激活残疾人消费潜力的同时,带动残疾人服务产业升级、服务质量的提升,让残疾人过上生命更有尊严、未来更有希望的幸福生活。

本文围绕科技助残展开,介绍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科技助残论坛,阐述了我国科技助残的显著成果,包括“线上病房”、远程验配助听器、“安心扣”、手语识别翻译系统等。同时分析了科技助残对释放残疾人消费潜力的作用,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中国残联在2025年为保障残疾人权益将开展的多项举措,强调科技助残对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改善残疾人生活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220.html

(0)
逸玥逸玥
上一篇 2025-03-23
下一篇 2025-03-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