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政商频繁交流,贸易合作能否再上新台阶?

本文聚焦于近期中美政商在北京展开的新一轮互动,包括美国蒙大拿州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访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吸引众多美国企业参与等事件,同时提及特朗普表示将与中国领导人会晤,还呈现了各方对中美关系及经贸合作的观点和看法。

近日,中美政商在北京开启了新一轮的互动交流,这一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

3月20日,来自美国蒙大拿州的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抵达北京进行访问。值得一提的是,他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首位访问中国的美国共和党阵营高级别官员。而且,在目前的共和党内,他也是少有的具有在华工作经验的政治人物。早在20世纪90年代,戴恩斯曾作为美国宝洁公司驻华高管,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工作了长达6年之久。据悉,此次访华期间,戴恩斯将在北京与多位中方人士展开深入的互动交流。早在3月17日,戴恩斯在接受美国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就明确表示,他期望美国与中国能够建立起更好的贸易关系。

与此同时,3月23日至24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盛大举行。此次年会吸引了80多位跨国公司代表参与,其中美国企业的数量最多,接近30家。像苹果、高通、辉瑞、联邦快递等知名企业都出现在了与会企业名单上。英国路透社在3月18日的报道中特别指出,“外国首席执行官将涌入中国参加重要峰会”,博通、新思科技等美国半导体公司也将派遣代表参会。路透社还强调,自特朗普上任以来,中美高层会晤有所减少,而此次活动是美国首席执行官和中国政府代表之间“罕见的互动”。

近期,特朗普多次对外宣称自己很快将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针对这一情况,3月11日和3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两次在应询回应有关问题时均表示,中方目前没有可以发布的信息。

3月21日下午,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在北京发表了重要观点。她曾于2017年至2018年担任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代理助理国务卿,并且参与了2017年4月中国领导人访美和同年11月特朗普访华的相关活动。董云裳认为,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初期,尽管当时存在关税问题和贸易摩擦,但中美关系总体上还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两国还在2020年年初成功达成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今年1月,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指示联邦机构调查和补救贸易赤字的问题,其中包括评估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执行情况。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国商务部与美方相关主管部门一直保持着沟通。中方希望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双方能够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对话沟通,妥善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董云裳对当前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表示担忧,但她并不认为特朗普完全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她指出:“特朗普特别重视贸易,重视美国繁荣,要达成这一点必须和其他国家做生意。”在董云裳看来,美国加征关税系列举措可能导致的结果目前还难以预测,美国需要审慎判断,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多大程度上不会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此外,董云裳还提出,在环境保护、传染病防治等公共议题上展开合作,是中美改善关系的重要机会。

董云裳是在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七届战略与安全国际论坛“中美关系”分议题讨论上作出上述发言的。和她同场参与讨论的,还有来自中国和欧洲的学者。

中美政商频繁交流,贸易合作能否再上新台阶?

3月21日,北京,第七届战略与安全国际论坛举行“中美关系”分议题讨论。马子倩/摄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高级专家余翔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判断也较为乐观。他表示:“中美不可能完全不打交道。”当前,中国正在积极稳外贸、稳外资,而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特朗普第二任期希望削减美国贸易赤字,缓解美国财政困境。

对于中美未来“最有潜力”的合作领域,瑞士人道主义对话中心高级顾问兼亚洲区负责人迈克尔·瓦提裘提斯认为,外太空治理可能是其中之一。而余翔则认为,除了新兴行业之外,原油、天然气等传统贸易领域仍是未来中美关系转圜的基础。

近期中美政商在北京展开的一系列互动,包括美国官员访华、美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活动等,反映出中美之间存在着加强交流与合作的需求和意愿。尽管中美关系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但各方也在积极探寻合作机会,如公共议题合作、传统贸易领域合作等。未来,中美关系有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3644.html

(0)
逸玥逸玥
上一篇 2025-03-23
下一篇 2025-03-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