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六盘水市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的创新举措,详细介绍了该市打造“四微”服务阵地的具体内容及成效,包括“微课堂”政策传递、“微阵地”服务民生、“微服务”推动治理、“微心愿”打造幸福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易地搬迁工作的推进,如何做好后续扶持成为关键课题。六盘水市精准把握群众需求与社区现状,大胆创新,精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四微”服务阵地。这一举措如同温暖的春风,有效提升了搬迁社区的治理质效,极大减少了社区内的矛盾纠纷,让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增强,搬迁社区逐渐成为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
在政策传递方面,六盘水市巧妙用活“微课堂”,讲好“大道理”。社区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老党员、道德模范等组成了强大的宣讲主力军。他们打破传统室内宣讲的局限,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身边的光荣事迹、常用法律法规、居民公约等宣讲课堂搬到了树荫下、广场上、楼梯口、凉亭里。以面对面“唠家常”的亲切方式,用“身边事”解读“好政策”,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把晦涩的“书面语”变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在轻松的闲谈中,政策如细雨般滋润着搬迁群众的心田,让居民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安置区开展“微党课”280余场次,覆盖搬迁群众5680余人次。
为了更好地服务“大民生”,六盘水市着力建强“微阵地”。为了拓展居民协商议事平台,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该市在搬迁社区内精心选择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便于搬迁群众到达的位置,打造了议事厅、议事亭、议事室等阵地。同时,推选产生居务监督委员会、卫生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发性社会组织,构建起完善的“居民议事”机制,制定议事协商目录,将居民公约制定、低保申请评议等村级事务纳入议事协商范畴。按照“有事议事、无事联心”的原则,每月至少召开1次议事协商会,面对面倾听民意。今年以来,全市安置区就高空抛物、车辆停放等问题开展居民议事210余场,成功解决“飞线”充电隐患、车辆乱停乱放、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400余件。
在社区治理方面,六盘水市做优“微服务”,撬动“大治理”。推出“党员服务卡”和“便民服务卡”,通过收集社情民意及群众诉求,按照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接单”的“3步流程”办理,彻底改变了被动接受服务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整合社区周边学校、医院、企业、机关等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组团式、订单式多样化服务,满足辖区群众就业推荐、司法维权、助老帮残等服务需求,真正让“民生”跟着“民声”走,确保群众困难看得见、有人管。今年以来,累计收集整理解决搬迁群众各类诉求200余件,服务搬迁群众500余人次。
为了让搬迁群众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六盘水市积极点亮“微心愿”,打造“大幸福”。每月初,通过个别走访、集中座谈、设立心愿收集箱、干群连心贴、“说事室”“说事院坝”等多种渠道收集群众“微心愿”,经过初步筛选,形成详细的“微心愿清单”。社区联合“双报到双服务”单位、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党员和志愿者等,通过微信群、心愿收集点等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方式对照“微心愿清单”认领“微心愿”,明确牵头办理人员,实行一对一服务,帮助实现“微心愿”。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微心愿”152个,覆盖搬迁群众610余人次,内容涵盖生活帮扶、医疗保障、教育支持、文化活动等多个领域。
本文详细介绍了六盘水市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打造“四微”服务阵地的创新举措及显著成效。通过“微课堂”传递政策、“微阵地”服务民生、“微服务”推动治理、“微心愿”打造幸福,有效提升了搬迁社区治理质效,增强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其他地区的易地搬迁后续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4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