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灵AI:快手在AI浪潮中的致胜法宝,快手可灵AI:商业化成功,引领视频创作新未来

本文围绕快手的可灵AI展开,介绍了其商业化成果、定位、研发进展以及在AI商业化方面的多维度探索,还提及了快手未来AI战略发展路径。

当众多互联网大厂还在苦苦探寻AI商业化场景的大门时,快手的可灵AI已然在商业领域斩获真金白银,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盈利之路。

3月25日,快手公布了2024年Q4及全年业绩,这一成绩单可谓十分亮眼。全年总营收达到了1269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1.8%;全年经调整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72.5%,高达177亿元。其中,可灵AI自开启商业化进程以来,截至今年2月,累计营业收入已突破1亿元。

2024年6月,快手正式推出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可灵AI走出了两条清晰的路线。一方面,面向C端(普通用户)推出了会员收费模式;另一方面,针对B端(企业客户)推出了API订阅模式。可灵AI的会员服务分为三个不同等级,价格分别设定为66元、266元和666元。在去年11月的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快手CEO程一笑就曾透露,可灵AI服务用户数量已经超过500万,商业化单月流水超过千万元,并且预计在2025年会实现大幅增长。

在API订阅方面,可灵AI更是展现出强大的商业吸引力。目前,它已经与包括小米、亚马逊云科技、Freepik、蓝色光标等在内的数千家国内外企业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3月25日晚间的财报电话会上,程一笑表示,快手正处于AI技术与视频大模型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转折点。AI对于快手而言,不仅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驱动平台在实现流量增长的同时,创造更多商业生态价值的核心引擎。

从程一笑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快手对可灵AI有着清晰的两个方面定位。其一,可灵AI是AI时代视频创作的全新基础设施,它服务于快手主站的内容生态。当下,短视频用户对于内容的多样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迫切希望降低创作的门槛。而视频大模型技术恰好成为解决这一需求的关键突破口。借助视频大模型,普通用户只需输入一段简单的提示语或者上传一张图片,就能够生成高质量的视频内容,这对于非专业创作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

自上线之后,可灵AI始终保持着快速迭代的步伐,平均每两周就会进行一次更新。截至目前,它已经经历了二十多个版本的迭代。尤其是去年12月发布的1.6版本模型,在画面美感以及动态质量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在大模型研发领域,快手将视频大模型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据了解,快手目前把主要的算力都聚焦在视频大模型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程一笑在此次财报电话会上还透露,公司计划在未来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进行更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快手希望能够通过可灵AI对现有的业务进行改造升级,从而开辟出AI视频内容生产的全新赛道。

与此同时,快手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用于研发大语言模型。据悉,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快手已经将大语言模型的研发重心转向了数百亿参数规模的快意MoE模型,目的是降低模型训练推理成本。

在AI商业化方面,除了目前在C端和B端所进行的探索之外,快手还在积极思考如何将可灵AI与现有业务相结合,从而获取更多的收益。

在线上营销业务中,快手充分发挥大模型的优势。一方面,基于大模型对商品语义和用户表征的深度理解,优化模型预估能力,进而提高广告投放效果;另一方面,通过AIGC技术提高客户营销素材的生产效率。财报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快手平台上的AIGC营销素材和虚拟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的日均消耗超过3000万人民币。程一笑透露,AI大模型预计可以将客户的短视频营销素材制作成本降低60%-70%甚至更多。

在谈及未来AI战略的发展路径时,程一笑表示,在AI技术发展并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市场必然会经历冷热周期的变化。对于快手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依托AI对现有业务进行升级,迅速形成研发投入和收益的正循环,这样才能够具备穿越市场周期的能力。

本文介绍了快手可灵AI的商业化成果,包括营收情况、合作企业等,阐述了其定位、研发进展以及与现有业务结合的商业化探索,还提及快手未来将加大研发投入,依托AI升级业务以穿越市场周期。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123.html

(0)
逸玥逸玥
上一篇 2025-03-25
下一篇 2025-03-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