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谁才是更好的选择?,AI虚假图谣言横行,我们该如何应对?

多个网络谣言展开辟谣和提示,包括草莓“瘟”、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比较以及AI生成虚假图炮制谣言等内容,旨在为公众还原事实真相,提高公众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

2025年3月18日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谁才是更好的选择?,AI虚假图谣言横行,我们该如何应对?

近日,在部分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关于“草莓瘟”的所谓“善意提醒”。这些提醒宣称“孩子吃了草莓就会发烧咳嗽、上吐下泻”“草莓上农药残留量大”“草莓带有诺如病毒”“大棚里种出来的草莓是反季水果”,还建议大家近期不要食用草莓。然而,经过仔细核查,这些说法完全违背了农业常识,极有可能严重误导公众。

一、一吃草莓就生病是因为病菌残留?

在草莓的种植过程中,为了避免影响果实品质,种植户仅在定植初期会使用少量不影响食用安全的农药来预防病害。从开花到成熟期内,是严格禁用农药的。而且,相关部门为了保障草莓的食用安全,针对草莓绿色防控制定了严格的抽查抽检制度。

关于“吃草莓易生病”的误解,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存在污染风险。比如,在采摘、运输过程中,草莓可能会接触到微生物;非地产草莓如果储存不当,还可能滋生细菌等。另一方面,草莓含有膳食纤维和不可消化的籽粒,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肠道。对于幼儿及老人来说,过量食用草莓可能会引发腹泻。因此,建议大家适量食用草莓,并且在食用前保留果蒂冲洗,再用清水或淡盐水浸泡5分钟。另外,诺如病毒感染大多与个人卫生有关,并非是草莓本身或者使用粪肥的原因。

二、大棚种草莓就是反季水果?

随着温室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的提升,如今草莓在冬季也能够实现自然开花结果。而且,由于大棚内温度适宜,种植出来的草莓有机物和糖分能够得到充分积累,其口感甚至比露地栽培的草莓更加浓郁香甜。所以,大棚种植草莓并不是反季水果,而是现代农业根据草莓的生产特性采用的一种恰当种植方式。至于有些草莓长得“畸形”甚至出现“空心”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授粉不均、品种特性以及生长速度差异导致的,与激素或膨大剂并无关联,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辟 谣 内蒙古赤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严正声明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谁才是更好的选择?,AI虚假图谣言横行,我们该如何应对?

有说法认为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存在“谁更好”的情况,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各有其适应症,适用于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当口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或者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时,胰岛素能够直接补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从而有效降低血糖。而口服降糖药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它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或减少葡萄糖吸收等机制来控制血糖。因此,选择胰岛素还是口服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血糖水平、胰岛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并没有“谁更好”的绝对标准。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谁才是更好的选择?,AI虚假图谣言横行,我们该如何应对?

提 示 提防AI生成虚假图炮制谣言

当前,随着AI等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个别网民为了蹭热点、博流量,通过AI凭空杜撰,恶意拼凑剪接,夸大扭曲事实来编造谣言,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的稳定。AI生成图片带来了“有图未必有真相”的复杂局面,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三、用AI编造不实消息 传播迅速多人受骗

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中,总会有人为了蹭热点,采用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等手段,用“假图”冒充新闻现场图片,并将其与真实新闻事件进行恶意关联,以此来炒作舆论、撩拨网民情绪,对抢险救灾、应急处置等线下工作造成了干扰。这类谣言真假混杂、似是而非,甄别难度极大。例如去年,新疆喀什、阿克苏地区相继发生地震,部分自媒体完全不顾事实真相,利用AI技术对一些旧图、视频片段进行拼凑,制造谣言误导网民。

四、“有图未必有真相”该如何应对

面对AI生成虚假图片传播谣言的情况,广大网民应提高警惕,不断提升识别、防范和抵制网络谣言的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观察细节:许多AI生成的图片、视频中,可能存在边缘模糊、光线阴影不自然的问题,人物的眼睛、头发、手指等部位可能处理得不够完美,透视关系也可能处理得不够自然准确等。

2. 多方验证:从多个权威渠道获取信息进行对比。对于一些热点事件,可以检索官方媒体的报道,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3. 使用工具:利用AI图片检测工具可以帮助识别图片是否为AI生成。

4. 谨慎分享:在确定信息真实可靠之前,不要随意转发,以免无意中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

网上发布虚假信息,行为人是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的。

本文围绕草莓“瘟”谣言、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选择以及AI生成虚假图炮制谣言等内容进行了辟谣和提示。通过科学解释和分析,还原了草莓食用安全、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真相,同时针对AI虚假图谣言提出了应对方法,提醒网民提高警惕,避免受到谣言的误导。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14.html

(0)
云淡风轻云淡风轻
上一篇 2025-03-18
下一篇 2025-03-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