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今年前2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涵盖工程机械、汽车、能源设备、高技术产品等多个领域,分析产业回暖原因,指出发展积极态势,同时也提及面临的挑战及后续发展方向。
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在今年的前两个月里,我国装备制造业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其增加值同比增长达到了10.6%,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54.6%。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指出,自今年伊始,“两新”“两重”政策持续加力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的活跃度。
挖掘机作为反映基础设施建设、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的重要风向标,在前两个月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全国挖掘机国内销量同比增长了51.4%。据三一重工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的“挖掘机指数”显示,前两个月全国工程机械平均开工率为37.3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91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数据都直观地反映出工程机械行业的火热程度。
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了工程机械产业的整体回暖。三一重工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带动了基建、采矿业投资的加速。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逐步止跌回稳,也对工程机械行业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深度发力,机械代替人工程度不断加深,二手机转销海外促进了流通领域的正循环。
徐工机械在2月下旬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特别是土石方机械连续多月实现正增长,履带吊、矿机、道路机械等近期增速也较为可观。在绿色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工程机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在相关政策带动及设备更新需求增长的背景下,行业将逐步迎来上行周期。同时,预计海外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出口收入也将保持较好的增长。
罗俊杰介绍说:“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宏观政策组合拳效应显现。”今年以来,机械企业生产经营状态积极,市场预期得到改善,信心明显增强,行业经济运行展现出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在前两个月,机械工业重点监测的122种主要产品中,有88种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到72.1%,再创新高。
汽车产销热度持续延续。前两个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5.3万辆和45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3.1%。汽车行业的良好开局,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新能源汽车扮演了关键角色。前两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及出口增长均超5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地方政府积极行动,企业在春节后陆续发布许多新品,对汽车市场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有利于持续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节奏明显加快,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矿山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等产品生产大幅增长。前两个月,发电机组产量达4056万千瓦,同比增长66%。
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工作有效开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序推进。数控机床、工控系统、机器人等高技术产品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局面。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超9万套,同比增长27%。中国人形机器人开发商共获得近20亿元新资金,累计20笔交易。这反映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在2025年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
罗俊杰表示:“高端装备制造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前两个月,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国民经济延续向新向好态势,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下一阶段,要扎实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改善预期,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本文详细阐述了今年前2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多个领域的良好发展态势,包括工程机械、汽车、能源设备、高技术产品等,分析了产业回暖的原因和政策效应。然而,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国内需求不足等挑战。后续需通过积极政策、扩大内需、深化改革等措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持续回升。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