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穿越光伏周期:降本增效与国际化成企业突围关键,1. 光伏行业周期困境:技术创新与市场秩序重构之路

本文围绕光伏行业当前面临的周期困境展开,通过朝希资本管理合伙人惠亨玉的观点,深入探讨了行业现状、发展逻辑、企业应对策略以及未来趋势。从周期特征、企业理性决策、市场秩序构建到出海挑战和产业走向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揭示了光伏行业在降本增效和技术创新驱动下的发展方向。

2. 穿越光伏周期:降本增效与国际化成企业突围关键,1. 光伏行业周期困境:技术创新与市场秩序重构之路

在当下的光伏行业发展中,降本增效依旧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主线。

朝希资本管理合伙人惠亨玉指出:“这轮光伏行业周期与以往不同,供需两端都出现了问题。”朝希资本作为一家长期专注于新能源与电子半导体领域的产业投资机构,惠亨玉有着深入的行业洞察。过去的周期大多是需求侧出现短暂下降,但对供给的冲击相对较小,随着市场的自然增长,两到三年后基本能恢复到供需平衡状态。然而,这轮周期很难用以往的经验来准确预测。与家电、钢铁、电解铝等可以通过政策调节维持相对稳态格局的行业不同,光伏行业的产品形态尚未完全固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当前头部玩家所研发的技术与产品,也许并不符合下一阶段市场的需求。

因此,光伏行业不能单纯依赖政策调控来解决所有问题。我们既要保护头部玩家,也要为新玩家提供发展空间,鼓励创新,着眼于行业的长远发展。过去,企业的疯狂扩产在当时看似是顺应市场需求,但个体的理性决策却导致了集体的不理性。惠亨玉认为,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在于技术。市场应维持“功能性贬值”的状态,即下一代技术如果能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就会使存量产能失去竞争力,从而实现产能出清。只有技术创新带来的这种“贬值”,才能让行业增长秩序重回正轨。

这轮市场出清过程会更加痛苦,但市场秩序在出清后会逐步形成,留下来的企业也将是最具实力的。即便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降本增效依然是行业的主线。同时,国际化也是企业必须修炼的重要能力。企业不应将海外市场仅仅视为倾销地,而要与当地市场共同成长。惠亨玉对光伏行业的未来充满乐观,他认为当度电成本和储能成本都降至一毛以下的时代真正来临,光伏能源将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

以下为文章核心要点总结:

  1. 光伏行业产品形态未完全固化,市场竞争激烈,当前头部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未必适应未来市场需求。
  2. 不能仅靠政策调控解决光伏行业问题,需兼顾头部和新玩家,鼓励创新,放眼长远。
  3. 行业发展多按“短缺经济”逻辑思考,产能扩张过度。
  4. 企业生存依赖技术,市场应维持“功能性贬值”,新技术可使存量产能出清。
  5. “拿来主义”不应受益,维护市场秩序需保障创新者权益。
谈“周期”

《中国企业家》记者询问:回望光伏行业当下的处境,其他行业是否有可供借鉴的路径?惠亨玉表示,光伏行业与家电、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不同,其产品形态未完全固化,市场竞争激烈。政策调节手段在这些传统行业能使行业格局相对稳定,但在光伏行业却难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当前头部玩家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可能无法满足下一阶段市场的需求。所以,新能源产业不能完全依赖政策调控,要在保护头部玩家的同时,为新玩家创造机会,鼓励创新,着眼长远发展。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这一轮周期的特征时,惠亨玉指出,几乎没人有足够成熟的经验来预测这轮周期。以往的周期主要是需求侧出现短暂问题,对供给冲击较小,随着市场自然增长能较快恢复供需平衡。而这轮周期供需两端都出现了问题,供给的扩张远超正常产业进化逻辑,呈现几倍的增长,但市场需求能否同步增长存在很大疑问。如果不能,企业就会陷入争夺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而其他企业也在不断扩张产能。

关于这一次周期中众多参与方的状态,惠亨玉回忆,2023年光伏市场火热时,就有企业家预言未来两到三年会有一半光伏企业倒下。如果当时大家能重视头部企业的呼声,及时调整规划,情况或许会有所改善。当时,大家都按照“短缺经济”的逻辑思考问题,项目建设速度极快。例如,考察一个地方的光伏项目时,24小时不间断施工,厂房建设和设备交付时间都大幅缩短。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都同时出现,导致产能急剧扩张。一个行业只有经历深刻的阵痛,才能吸取教训。在需求快速拉动、产业链利润回升时,跨赛道的企业玩家可能会重新进入市场,“僵尸产能”也可能复苏,这就需要市场持续推动,直至实现彻底出清。

2. 穿越光伏周期:降本增效与国际化成企业突围关键,1. 光伏行业周期困境:技术创新与市场秩序重构之路来源:视觉中国

谈“理性”

对于2023年前后整个行业的“疯狂”是否达到极点的问题,惠亨玉认为,当时的扩张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企业只要生产就能盈利。但个体的理性决策导致了集体的不理性,各方博弈的结果是行业利润急转直下。2023年底到2024年上半年,行业陷入了囚徒困境。虽然一些企业家曾发出警示,但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大家都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但这并非真正的市场出清。光伏行业大规模的翻倍增长违背了自然增长规律,是不合理的。如果企业家们能共同规划产能,情况或许会好很多,但在激烈的竞争中,没人愿意放弃扩张机会。最终,个体的最优选择导致了集体的最差结果。

当被问到是否有相对理性的企业时,惠亨玉表示,从去年的财报和股价表现可以看出市场对企业的奖励。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存活,关键在于技术。市场应维持“功能性贬值”状态,下一代技术若能提高产品效率、降低成本,存量产能就会被淘汰,市场将重新开始增长。只有技术创新带来的“贬值”,才能让行业增长秩序恢复正常。客户通常会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研发。在当前企业普遍收缩的情况下,研发方向的选择尤为重要,这考验着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定力。

对于技术跨越式发展困难时,技术研发价值大小的问题,惠亨玉认为,技术研发的价值依然巨大。即使技术提升幅度较小,但由于市场空间广阔,每降低一分成本,对于千吉瓦级别的市场都有巨大的价值。如果电网消纳问题得到解决,清洁能源成为占比70%的主力能源,市场规模将是天文数字。

谈“秩序”

在谈到这几年周期波动中投资机构的变化时,惠亨玉表示,朝希资本相对保持平常心。他们认为光伏行业不需要过度的资本吸纳,因此避开了对光伏主材的投资,在市场调整时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次市场出清虽然痛苦,但之后市场秩序会逐渐形成,留下来的企业将更具实力。目前,他们正在帮助一些头部企业度过难关。在行业狂热时期,企业估值和定价很难回归合理区间,而现在市场参与者的共识更多,对未来的认知也更加清晰。

关于BC发展围绕知识产权探索新商业模式对市场“秩序”的推动作用,惠亨玉认为,行业自律和知识产权维护都不可或缺。一方面,企业要对市场怀有敬畏之心,海外很多行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起伏,对市场的敬畏感更强,不会盲目追涨杀跌。另一方面,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多、时间长的企业应该最先受益。如果其产品在效率和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就应该淘汰竞争对手,这是市场秩序的体现。“拿来主义”不应受益,甚至应受到惩罚,这样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谈“下一步”

对于光伏企业出海需要关注的挑战,惠亨玉指出,国际化取决于企业对规则的熟悉程度和适应能力。未来的出海应是产能出海,企业不能将海外市场简单视为倾销地,而要与当地市场共同发展。出海是企业必须修炼的能力,许多新能源应用场景在海外起步较早,其储能、电网、碳交易、碳税等规则相对成熟。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磨砺,将为国内全面市场化的能源交易体系提供认知和经验。

谈到产业的下一步走向,惠亨玉强调,降本增效依旧是行业的主线。大家都在积极探索下一代光伏发电技术的迭代和普及。随着技术进步,效率进一步提升,当度电成本和储能成本都降至一毛以下时,光伏能源将全面替代化石能源,这是光伏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围绕光伏行业周期困境展开,分析了当前供需问题、企业扩产的理性与非理性行为。强调技术创新是穿越周期的关键,能实现产能出清和行业秩序重构。同时指出降本增效是主线,国际化是企业发展方向,对光伏行业未来替代化石能源持乐观态度。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6006.html

(0)
LambertLambert
上一篇 2025-03-27
下一篇 2025-03-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