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在韶关南雄市水口镇大坪村举行的“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有精彩表演、文化体验活动等,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清明传统习俗的魅力,还普及了文明祭扫、绿色殡葬的理念。此外,活动还发布代撰文言墓志铭项目,活动结束后众人投身打造“新风林”行动,大坪村在推动乡村绿化、文明殡葬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当轻柔的春风轻轻拂过嫩绿的柳梢,仿佛带着人们对先人的深深哀思。在这充满诗意与怀念的时节,文明祭祀正悄然树立起崭新的风尚。3月28日,记者满怀期待地走进了韶关南雄市水口镇大坪村,这里正热烈举行着2025年“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走在通往活动现场的路上,只见行人如织,大家脸上带着期待与喜悦的神情,络绎不绝地朝着活动地点赶来。道路两旁的绿植生机勃勃,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这场活动欢呼喝彩。湛蓝的天空中,色彩斑斓的风筝迎风飞舞,它们就像灵动的精灵,为这清明时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活力。
来到活动现场,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绝伦,演员们用精湛的技艺诠释着清明的文化内涵。而文化体验区更是热闹非凡,村民们热情地教大家制香囊、做艾糍。一个个小巧精致的香囊在大家手中诞生,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个个软糯香甜的艾糍也新鲜出炉,让人垂涎欲滴。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水口镇大坪村村民肖芳芳满脸笑容地说道:“我们每年清明节都会做这个糍粑,因为这是我们当地的习俗。亲手制作的糍粑在外面是买不到的,那种独特的口感和满满的心意,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而且还能带回家跟家人一起分享,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她还提到,此次活动中,孩子们在村民的带领下积极投身于实践中,他们不仅体验到了清明传统习俗的文化魅力,还拉近了与传统文化的距离,真正做到了一举两得。
活动主会场的精彩节目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悠扬的歌声仿佛将观众带入了古人的世界,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生命和先人的敬畏与追思;一曲《清明雨上》,古筝那悠扬的旋律如潺潺流水般淌过人们的心田,让大家尽情领略清明时节的独特韵味;一出《移硬改绿》情景剧,生动地展现了水口镇大坪村在“移硬改绿 文明殡葬”中的生动实践,让观众们深受启发。
水口红军学校陈老师在体验完活动中的游戏后,感慨地说:“这些游戏真的很有意思,它们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趣味游戏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让大家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向广大的群众普及文明祭扫、绿色殡葬的理念,十分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还发布了代撰文言墓志铭项目,该项目将在韶关进行试点。用典雅的文言文,通过墓志铭或祭文的方式寄托哀思,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弘扬了低碳祭扫的新风尚,引领着文明、绿色、健康的祭祀新潮流。早在2024年6月,大坪村就率先探索墓地生态化改造,开展乡村坟墓“移硬改绿”工作,这项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活动结束后,参与者们热情不减,满怀热忱地投身到打造“新风林”的行动中。大家齐心协力,挥锹铲土、扶苗填坑、浇水灌溉,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绿色的期待和对文明的追求。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150棵新树苗成功扎根大坪村。这些树苗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的使命。它们将成为乡村一道新的风景线,不仅为大地增添了一抹绿意,更承载着文明祭扫的新理念。
截至目前,大坪村已累计种植树木877棵。通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力量,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在全村范围内营造了全民爱绿、积极植绿、自觉护绿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水口镇紧扣“特色旅游镇”的发展目标,坚持以水口镇大坪村为示范点,不断加强“农业+旅游”的乡村建设。以创建“移硬改绿”示范点为突破口,积极营造文明殡葬的新风尚。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全域乡村绿化,促进村集体增收。同时,逐步完善基础公共设施,开展道路和外立面改造提升,进一步扮靓村庄的颜值。这些举措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本文详细报道了韶关南雄市水口镇大坪村举行的“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活动现场丰富多彩,既有文化体验活动让人们感受传统习俗魅力,又有精彩表演传递清明文化内涵。活动还发布代撰文言墓志铭项目,推动低碳祭扫新风尚。活动结束后打造“新风林”,大坪村在乡村绿化方面成果显著。此外,水口镇以大坪村为示范,在乡村建设、文明殡葬等方面积极探索,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