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怒江开幕,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富分享中国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情况,介绍了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后的相关政策及未来规划。
在3月29日这一天,备受瞩目的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盛大开幕。在此次意义非凡的论坛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也是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会长,曾担任原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的刘永富,为与会者分享了中国在积极探索建立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方面的实际情况。
时光回溯到2020年,这一年对于中国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消除贫困并非终点,防止返贫致贫成为了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也迅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为了确保脱贫成果的稳固,从2021年至2025年,中国特意设置了5年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对于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策略,确保脱贫人口不会出现返贫的情况。而且,脱贫攻坚的主要帮扶政策在这5年过渡期内保持稳定,为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2025年,作为这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显得尤为关键。刘永富在论坛上介绍,中国接下来将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体评估工作。通过全面深入的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会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并且,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精准施策。对于欠发达地区,会大力支持其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开发人力资源,以此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实施开发式帮扶,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则实行社会保障兜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在接受采访时,刘永富还指出:“各个地方有各自的关键制约问题,有的地方是路的问题,交通不便阻碍了发展;有的地方是水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影响生产生活;有的地方是病的问题,疾病困扰着居民的健康;而产业的问题在各地都比较突出。所以,各地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施策,综合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刘永富还特别提到,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企业无论贡献大小,都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为减贫事业贡献力量。
本文围绕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展开,介绍了刘永富分享的中国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相关情况。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后设置过渡期,保持政策稳定,2025年将开展评估、制定后续政策、完善机制等。同时强调各地要因地施策,企业应发挥优势参与帮扶,体现了中国在减贫治理上的持续努力和长远规划。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