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体重管理”之风刮进高校的现象,详细讲述了北京、上海、山东、云南等地多所高校为帮助大学生科学减重、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所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包括课程设置、运动安排等内容。
最近,“国家喊你减肥”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体重管理”的风潮也迅速吹进了各高校校园,并受到广泛欢迎。各高校在“体重管理”这件事上可谓相当用心,从合理饮食到积极运动,纷纷推出一系列举措,助力大学生们科学减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北京以及其他地区的一些高校去一探究竟。
北科大推出复刻版卫健委食谱“减脂套餐”
在北京大学,《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这门课可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之一。可能有人会好奇,体育课为何要费尽心思教学生们怎么吃呢?作为运动营养学领域专家的任课老师张晓圆有着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减重要做到“迈开腿”,更要“管住嘴”,也就是要让每天吃进嘴里的热量少于身体消耗的热量。在课堂上,她会帮助每位学生制定专属的膳食处方,还会带着学生们走进食堂,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选择食物,既能控制热量摄入,又能保证吃饱且有营养。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助理教授张晓圆介绍说:“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则,叫211饮食法。就是在我们的餐盘里,要有两拳大小的蔬菜,一拳大小的主食和一拳大小的肉类。更简单地说,每天的餐盘里至少有一半都是蔬菜。其次,对于主食,尽量用全谷物、杂粮代替精致的米面。而对于肉类,可以尽量选择鱼虾这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材。”
在上海理工大学,有一堂“热辣滚烫”的健康减脂课。课堂上,开合跳、高抬腿、摸地深蹲跳等运动项目让人应接不暇。体育老师马成正认真地指导学生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运动结束后,还会实时监测学生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以确保锻炼强度既安全又有效。
上海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教师马成表示:“我们主要进行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时间控制在15到20分钟之间。高强度运动的一个评价标准是达到同学们最大心率的90%以上,希望他们在整个运动状态下保持最大心率在每分钟180跳这样的运动强度。然后进行20秒的高强度运动,配合10秒的休息,接着重复进行。”
而在山东师范大学,这个学期创新体育课程,推出了特色舞蹈燃脂课。动感的节拍,轻盈的脚步,彩带在手中翻飞,动作一气呵成。彩带舞、艺术体操、健身鼓等时尚的有氧健身项目吸引了不少同学参加。舞蹈元素的融入让体育课变得更具吸引力,老师们还对课程进行了专业设计,既能保证学生跟得上课程节奏,又兼顾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实现减脂塑形。
在云南,有一个特别的制度即将推行。从今年毕业季开始,92所高校将推行“大学生体质健康优良证书”制度。大学生只要每年体质健康测试在80分以上,毕业时就能获得一本“身体倍儿棒”证书。为了拿到这本证书,学生们都铆足了劲儿锻炼。清晨7点多,昭通职业学院的学生们就在跑步中开启了活力满满的一天。为了督促学生们跑步、提升体质健康,学校专门引入了一个“校园健康跑”APP,规定男生、女生每学期须分别完成130公里和100公里的跑步任务。
本文介绍了多所高校在“体重管理”方面的积极举措,如北京大学的膳食课程、上海理工大学的高强度间歇训练课、山东师范大学的特色舞蹈燃脂课以及云南高校推行的体质健康证书制度等。这些举措反映了高校对学生健康的重视,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大学生科学减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