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六大行2024年度报告展开,介绍了六大行的经营指标、净利润增长情况、资产总额变化、信贷投放方向以及净息差表现等内容,并对2025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在3月末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邮储银行这国有六大行,纷纷披露了2024年度报告。至此,它们2024年度的“成绩单”正式揭晓,为市场和投资者呈现出了一幅清晰的银行业发展图景。
从整体情况来看,2024年国有六大行的主要经营指标保持着稳健均衡的态势,资产质量也朝着稳定向好的方向发展。六家银行都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合计高达1.4万亿元,平均下来日赚约38亿元。其中,有四家银行更是实现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双增长。不过,受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净息差下行的挑战依然严峻,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
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2024年,国有六大行在营收增速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但在净利润方面都实现了同比增长。在盈利能力的比拼中,素有“宇宙行”之称的工商银行依旧稳坐头把交椅。2024年,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3658.63亿元,同比增长0.5%。建设银行的表现也十分出色,位居第二,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355.77亿元,同比增长0.88%。
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820.83亿元、2378.4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7%、2.56%。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同样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5.86亿元、864.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3%、0.24%。
财报还进一步显示,2024年六大行的资产总额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其中,建设银行的资产总额成功突破40万亿元大关。至此,总资产超过40万亿元的国有大行增加到了3家。具体来看,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48.8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农业银行资产总额达43.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8%;建设银行资产总额为40.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6%。
此外,中国银行的资产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达到35.0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1%。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资产规模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较上年末分别增长8.64%、5.98%,达到17.08万亿元、14.9万亿元。
将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2024年是金融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首个年度。记者在梳理六大行年报时注意到,各银行都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同时,积极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使得重点领域贷款占比稳中有升。
在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副行长张守川表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3.1万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这两项数据均位居同业首位。今年,该行将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前两个月新增贷款超过8400亿元,实现了同比多增。建设银行行长张毅介绍,该行重点领域占比持续提升,能够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科创、绿色、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占比也稳中有升。
展望2025年,多家银行负责人均表示对宏观经济回稳向好充满信心,并将加大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行长张辉介绍,该行民营企业有贷户近三年累计增幅88%,授信覆盖面持续扩大,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今年,该行将加大对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减少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六大行在2024年全年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稳健审慎的发展步伐更加坚定,资产质量整体保持基本稳定。有五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2023年末有所下降。
银行业净息差将逐步企稳
从净息差的表现来看,六家国有大行的净息差均较上年同期出现了下滑,下降幅度在1个至19个基点之间。具体而言,邮储银行的净息差最高,为1.87%,这表明在生息资产获利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建设银行以1.51%位居第二;交通银行净息差最低,为1.27%,同比微降1个基点。
银行业净息差一直是市场颇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净息差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银行通过借贷活动获得的收益与其支付给存款人的利息之间的差距。多家银行管理层认为,预计今年银行业净息差仍然会面临一定的压力,但随着经济的逐步回升向好,银行业的净息差将逐步企稳。
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表示:“近几年银行业息差收窄压力较大,去年交行的息差保持了基本稳定,为此我们做出了很大努力。”他同时认为,目前稳定净息差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从资产端来看,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支持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增多,这为银行业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负债端来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为银行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认为:“净息差下行还是一个行业共性,但是下降幅度在收窄。”他指出,银行业整体的息差收窄情况在2024年下半年已经出现了边际改善。展望2025年,LPR报价还将继续维持下调的趋势,商业银行将根据这种趋势适时调整存款的挂牌利率,降低负债成本、稳定息差水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更好地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的关系。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有六大行2024年度报告情况,包括净利润增长、资产总额变化、信贷投放计划和净息差表现等。六大行在2024年业绩稳健,资产质量稳定,2025年将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尽管净息差面临下行压力,但随着经济回升有望逐步企稳。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