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北燃蓝天在2024年深化新能源转型战略的情况,包括财务表现、传统天然气业务运营,以及新能源业务的布局和进展,展现了公司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眼光和发展潜力。
北燃蓝天(06828.HK)作为北京燃气集团在港股市场的唯一上市平台,在2024年坚定不移地深化新能源转型战略。从全年财报中可以清晰看到,公司在业务结构优化和新能源领域拓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
尽管传统天然气业务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但北燃蓝天凭借在新能源赛道的前瞻性布局,以及对核心项目的高效推进,为业绩增长注入了全新的动力,充分体现了转型期的战略韧性。
一、财务稳健:为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2024年全年,北燃蓝天实现营业收入16.88亿元人民币(以下单位均为人民币)。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到8506.60万元,除税前利润录得1.16亿元,同比增长16.4%,每股基本盈利0.37分。
虽然营收同比有所下降,但利润的逆势增长,有力地凸显了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业务结构调整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通过优化融资结构,有效地降低了财务成本,同比减少36.3%,为转型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期,公司净资产规模达14.80亿,账面现金3.60亿,这一系列数据显示出公司良好的财务健康度。
2024年,公司的总体经营策略是以全产业链优势为依托,一方面持续巩固天然气基本盘,另一方面稳步推进新能源业务。
在天然气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全年,总销气量为546.7百万立方米。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能源保障主体,北燃蓝天持有的中石油京唐29%股权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中石油京唐的LNG接收站是京津冀地区主要的冬季调峰保供站,也是国内存储能力最大、调峰能力最强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该接收站建设了配套专用码头及外输管线等设施,存储能力达1.28百万立方米,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供应天然气约40亿立方米,最高峰时中石油京唐输送北京的该等设施的供气量能占北京总量的40%左右。2024年全年,中石油京唐LNG接收站接卸总量达6,340.6百万立方米,维持稳定,继续为公司带来联营公司投资收益约3.02亿元。
这一优质资产不仅在短期内为公司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其稀缺的区位优势和长期稳定的收益特性,更与公司的新能源战略形成了协同效应,为转型期的业务过渡提供了重要的缓冲。
二、新能源业务布局:开启增长新纪元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浪潮下,传统能源企业向新能源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已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我国将深入落实双碳目标,通过提升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至55%左右、推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占比突破17%等具体举措,加速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北燃蓝天敏锐地捕捉到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储能、分布式能源及多能互补等新能源业务,致力于将天然气主业与新能源进行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向创新型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从全年情况来看,公司将盈利能力较高的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不足1%的水平。从投资落地到产生实际收入,时间不足半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这个比例,已经充分凸显了成果。对于起步阶段而言,“时间短、效果好”已足够,在这种正反馈之下,公司未来有望按照此路径加速落地执行。
从意义层面来看,北燃蓝天的新能源战略布局,既积极响应了国家能源转型政策,也体现了其在能源结构变革中的主动作为。通过技术并购、优质资产收购及储能项目落地,公司逐步构建起多元化的新能源业务矩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2024年,北燃蓝天通过三大部署实现了新能源业务的突破性进展,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首先,公司完成了对北京优奈特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49%股权的收购。北京优奈特是一家专注于燃气、供热、综合能源利用及新能源发电项目规划设计的技术企业。其加入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技术赋能,更助力公司加速可再生能源业务布局,拓展清洁能源赛道。此次收购于2024年7月完成,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与项目咨询领域的战略升级。
其次,公司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北京北燃能源有限公司以3300万元收购北七家商务园能源中心项目相关资产。该项目涵盖地源热泵系统、空调水系统等核心设施,可为超过13.1万平方米的商业区域和5.19万平方米的住宅区域提供制冷及供暖服务。2024年全年,该资产已为公司综合性清洁能源业务贡献收入870万元,分部利润410万元,展现出稳定的收益能力。
在储能业务领域,北燃蓝天的布局成效显著。公司附属企业浙江博信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扬州五亭桥缸套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系统项目于2024年6月正式开工。扬州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采用行业领先的电芯产品及EMS远程运营管理系统,年内投运后实现了储能业务收入从0到1的突破。该项目通过在电网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的模式,不仅为企业节约了用电成本,更助力区域电力供需优化。2024年全年,该项目建成落地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已为公司带来40万元的收入及30万元的分部利润,倘若放大至全年12个月运营,则可更清晰地看到扬州项目的收入和盈利能力,这也初步验证了储能业务的市场潜力。
储能行业的高速发展为北燃蓝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CNESA研究报告,2024 - 2030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30.40% - 37.1%,工商业储能需求随着可再生能源普及与智能电网技术升级持续释放。政策层面,《“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实现全面市场化。北燃蓝天抓住这一机遇,重点围绕华东、华南等电价政策优势区域布局,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革新,逐步提升在储能市场的份额。
三、新能源业务跨越:转型成果初现,长期价值可期
2024年,北燃蓝天在新能源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新能源业务的突破与传统业务的稳健形成了双轮驱动的良好局面。公司通过战略并购与项目落地,不仅实现了新能源业务从“0到1”的跨越,更在技术储备、市场经验与产业链协同方面奠定了长期发展的基础。
展望未来,随着储能项目及其他综合性清洁能源项目的持续落地,北燃蓝天的长期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公司将充分发挥在能源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拓展储能应用场景,持续提升新能源业务占比。
作为北京燃气集团资本运作的重要平台,北燃蓝天有望继续受益于母公司的资源支持与新能源行业的成长红利,在能源结构变革中把握先机,逐步兑现其作为新能源转型先锋的长期价值。
2024年北燃蓝天在新能源转型上成果显著,财务稳健为转型提供支撑,新能源业务布局全面且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从“0到1”跨越。未来,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因素推动下,公司有望凭借资源整合能力和母公司支持,进一步提升新能源业务占比,展现长期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