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盈利之后:在职业教育与AI浪潮中寻路,知乎盈利背后:AI能否成为破局密钥?

本文聚焦知乎在上市4年后于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季度盈利这一事件,分析了其营收构成,探讨了职业教育业务发展的困境,以及AI对知乎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知乎在战略选择上的矛盾与面临的市场考验。

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市场中,知乎在上市4年之后,终于在2024年第四季度迎来了季度盈利的曙光。不过,这盈利成果可以说是精打细算省出来的。

2024年,知乎全年营收达到36亿元。其中,第四季度营收为8.6亿元,净利润8640万元,而去年同期还是净亏损1.03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9710万元,经调整经营利润为2310万元,这些数据均超出了市场预期。

从营收构成来看,付费会员业务贡献了近半收入。付费会员实现营收4.2亿元,占比高达48.9%。营销服务和职业教育分别实现了3.2亿元和8400万元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6.8%和9.8%。

正如CFO王晗所说,季度盈利得益于“运营效率的提升及严格的成本管理”。在第四季度,知乎的收入成本同比减少了31.5%,费用同比下降了37.9%。无论是内容及经营成本,还是营销、研发、人员相关开支,知乎都做到了能省则省,最终创造了盈利的奇迹。然而,在扭亏为盈、稳定军心之后,我们更关心的是,知乎未来的成长曲线能否补上“开源”这一重要拼图。

面对“何以为继”的疑问,AI成为了知乎的一场豪赌。

01、学习不如“摸鱼”

知乎涉足职业教育的时间较早。2022年12月底,其上线了在线职业教育平台“知学堂”,这可以看作是知乎大力推广职业教育业务的一个重要标志。职教拥有独立品牌和平台后,知乎在去年1月宣布其正式独立运营。

职业教育业务与知乎平台的气质较为契合,“新职人”一度成为平台对用户的新定义。在去年1月的“2024知乎教育大会”上,周源认为职业教育补全了知乎的“另一半”,使其形成了“完全体”。而且,独立运营后的知学堂整合了6大子品牌,覆盖了考研、法考、公考、IT办公等6大领域的30多个细分品类。

知乎盈利之后:在职业教育与AI浪潮中寻路,知乎盈利背后:AI能否成为破局密钥?

但从营收结构来看,职业教育距离成为支柱业务,撑起半边天,还有很大的差距。第四季度,职教收入为8400万,占比9.8%,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1.69亿。

知乎的优势在于其社区生态可以为课程质量背书,平台流量也能为具体产品导流。但在细分垂类如考公考研领域,存在不少深耕于此的头部机构,如中公、粉笔等。在专业度方面,知乎暂时还没有与这些机构拉开太大差距。

不过,我们也看到,过去一年,知学堂新开了许多前沿课程,如AI应用、小红书变现等,试图在课程丰富度上做出一些差异化。

但在实际的注意力分配中,如果要在提升自我和娱乐消遣之间做选择,大多数消费者往往是“口嫌体正直”。

第四季度,付费会员收入为4.2亿,相比去年同期的4.56亿元有所下降,但占总收入近半的比重没有改变。

撑起付费会员这部分收入的主力是“盐言故事”。往前看,它是内容平台迎合了消费者对短体裁的追捧(但错失了短视频的机遇);往后看,短篇网文提供的IP库,可以与当下风靡的短剧对接“时间轴”,探索IP开发更多的可能性。

在去年12月知乎牵头发布的“2024短篇故事影响力榜”上,我们可以看到该榜单的奖项设置,除了常规的“最受喜爱”“最佳创意”,还有“盐选爽文”“盐选虐文”“盐选甜文”“盐选世情”等多个内容细分,采用了“爆款导向”的评选标准。

获奖名单中,爽文代表《裁员裁到金主》《一剑破苍穹》,虐文代表《女配她一心求死了》《过期情深》,这些作品热梗密集、网感十足,可以无缝对接同IP短剧开发。实际上,知乎去年也有像短剧《执笔》这样IP改编短剧成果显著的案例。

但付费阅读存在一些“上限”问题。比如,较低的ARPU值非常依赖规模效应,要求平台持续扩大用户规模、提升活跃度。又如,网文生产的同质化是一个行业性问题,在无限创作内卷中,还要面对来自纯免费平台的冲击。

再者,短平快的娱乐消遣很难承载知乎这个以专业、智识为基调起家的内容社区对于未来的期许。这也让AI自然而然地被寄予厚望。

02、AI究竟能拔高多少上限

CEO周源在本季度业绩会上回应了一个颇为尖锐的问题:大语言模型会不会替代知乎?周源的观点可以总结为:AI是知乎“借力上青云”的机会,因为知乎拥有的专家网络,能解决AI时代的可信赖问题,AI会放大头部专家的价值。

这个问题恰好揭示了AI之于知乎的一些特殊性。

首先,知乎的专家网络,或者说一直被强调的专业基因,体现在它的用户结构、内容生产模式和社区文化上。

在“刻板印象”中,知乎用户是高学历、高收入,致力于自我提升的“新职人”,他们产出的是基于独特独到见解与深度讨论的专业内容。这些PUGC产出,进一步构成了专业、理性化的社区氛围。

AI对这类社区的冲击在于,它一方面能够提升内容生产效率,简化知识从生产到传播的各种流程;另一方面,它有可能解构专业生产者的价值。一个简单的假设是,当AI产品可以回答各种专业领域的问题,知乎大V们产出内容的特殊性该如何保证。

所以对于本轮AIGC的浪潮,是“借势”还是“逆势”,全在当前的选择,或者说决策方向的一念之间。

目前看来,知乎设计的融合逻辑是,AI所制造的内容幻觉恰好需要专业内容创作者的“把关”,以此让前沿技术在与人的协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而承载这种战略构想的产品,目前而言主要是知乎直答。

这款产品在功能设计上,与市面上众多AI搜索工具类似,比如支持多种数据源,提供知识库功能方便用户集中管理和信息整合。今年2月,它也如其他许多互联网AI产品一般,接入了“满血版”DeepSeek - R1,以求生成质量的提升。

使它区别于其他竞品的“溯源功能”,才是体现“专家网络”价值的设计。支持搜索结果直接溯源到知乎答主的真实创作,可视为用AI搜索的入口,为社区引流。此前有分析认为,知乎直答更像是一个社区“活化”工具,用技术链接社区与前台用户,最终还是要靠创作者与内容驱动。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知乎直答的用户活跃度已到达千万级别。业绩会上,关于AI与社区继续结合的方向,一是直答还会有新的版本,加强AI与社区的链接;二是社区会有更多workflow被AI赋能,以提升效率为目的。

简言之,AI对知乎的意义不是颠覆,而是希望借助它作为前沿技术的关注度和“权威性”,让大众再度重视知乎被忽视已久的专业价值。

03、写在最后

知乎在战略选择上展现出某种矛盾的清醒。它既想维护平台作为中文互联网“专业内容高地”的尊严,又需要依靠盐言故事用爽文撑起半边营收;既强调大模型时代专家网络的不可替代性,又在直答产品里将个人创作挪用为AI的语料。

值得玩味的是,资本市场对知乎的耐心正在发生微妙转变。当投资者开始用“AI概念股”的标准重新丈量这家公司,知乎或许已经意识到,比起盈利数字本身,如何让市场相信知乎能突破知识社区的价值窠臼,才是真正的考验。

此刻的盈利捷报,既证明了知乎精打细算的生存能力,也暗示了突破性增长非一日可成。当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焦点转向AI原生应用与生态重构,这个刚刚学会盈利的优等生,面对的是一辆重新定义游戏规则的班车。

本文围绕知乎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季度盈利展开,分析了其营收构成,指出职业教育业务发展受限,付费阅读存在上限问题。而AI成为知乎未来发展的关键,其知乎直答产品试图融合AI与社区优势。同时,知乎在战略选择上存在矛盾,面临着突破知识社区价值窠臼的市场考验,在AI浪潮下的发展仍充满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9210.html

(0)
煮酒氤氲煮酒氤氲
上一篇 2025-04-01
下一篇 2025-04-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