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废弃矿坑: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的成功范例,白天鹅“打卡”义马矿坑,见证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奇迹

河南省义马市北露天矿坑从曾经因采煤造成生态创伤,到经过生态修复后吸引6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驻足栖息,同时在产业导入方面也取得进展,实现变废为宝的过程。

在3月7日,河南省义马市北露天矿坑生态修复治理区内,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多达6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选择在此处驻足栖息。这些洁白优雅的白天鹅,宛如灵动的精灵,为这片曾经荒芜的矿坑增添了勃勃生机。

义马废弃矿坑: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的成功范例,白天鹅“打卡”义马矿坑,见证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奇迹

义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片位于北露天矿坑30余米深处的水域,近年来水源主要依靠降雨积水和地下渗水。最新的水质监测报告显示,其主要指标已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如此优良的水质,无疑为白天鹅等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因煤而兴,采空区成“创伤”

义马市有着深厚的煤炭开采历史,它“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其采煤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年代,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采煤则始于1960年6月。北露天矿作为我国黄河以南地区的最大露天煤矿,在为义马市创造了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这里形成了一个占地3200余亩的采煤坑,采空区域岩体变形、断裂垮塌,大量危岩裸露在外,边坡稳定性极差。而且矿坑周边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直到2018年8月,北露天煤矿政策性关闭。

生态修复,废弃矿区“蝶变”

义马市北露天矿区治理总面积达到5.86平方千米,其中矿坑面积为2.0815平方千米,西部矿坑最深处约130米。

义马废弃矿坑: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的成功范例,白天鹅“打卡”义马矿坑,见证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奇迹

在北露天矿坑东部,已经完成矿坑及周边绿化造林2600余亩。工作人员栽种了银杏、白蜡、油松、雪松、楸树、核桃等26万余株树木,还栽植了油用牡丹、樱花、海棠、连翘等25万余株花卉,另外还有500亩七彩花卉点缀其中,真正实现了美化与绿化的完美结合。曾经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矿坑荒地如今已焕然一新,各类绿植生长得极为繁茂,这里已经华丽变身为绿树成荫、生机勃勃的地质公园。“原来矿坑附近的居民,因为饱受煤灰矿渣的困扰,常年门窗紧闭。而现在,家门口就有了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我们真心感谢国家的好政策。”矿坑附近的居民兴奋地说道。

义马废弃矿坑: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的成功范例,白天鹅“打卡”义马矿坑,见证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奇迹

在北露天矿坑西部,自2月17日起,北露天矿坑生态修复项目开始复工,且复工率达到了100%。该生态修复项目进展显著,完成危岩清理4.4万立方米,削坡16.3万立方米,回填58万立方米,挡土墙砌筑7240米,排水渠砌筑5477米,保水挡墙砌筑2120米,混凝土挡墙浇筑812米,覆土5.7万立方米,还完成坑底绿化植树6万棵。目前,生态修复已初具成效,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恢复矿坑环境。

北露天矿坑经过生态修复后,呈现出“植被繁茂,还绿于民”的废弃矿山新形象。如今这里绿草如茵,百卉含英,不仅综合提升了城市绿地面积,还促进了区内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协调,持续改善了义马市的生态环境。矿山地质公园也已初步建成,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月18日,义马市组织了一场以“矿山护绿”为主题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义马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志愿者以及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职工等共计300余人,齐聚废弃的北露天矿区。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种植了白皮松、白蜡、楸树、五角枫等树种,共计4200棵。这些树木不仅为矿区增添了一抹绿色,还将成为义马市生态恢复的重要标志。随着一棵棵树苗扎根土壤,在未来几年内,这里将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为这片曾经废弃的矿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产业导入,矿坑变废“为宝”

在北露天矿坑北部,引进了河南豫西煤炭储备基地项目和河南北露天煤炭储备基地项目。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河南省最大的煤炭储备中心,真正实现废弃矿坑“变废为宝”,有力推进义马市矿业经济转型发展。目前,852亩储备煤基地项目1#棚已建成投产,2#棚主体完成80%,预计上半年可建成投产。

义马市积极探索“生态修复+仓储物流”的矿坑利用新模式。项目区引入河南豫西储备煤基地,总投资估算49.56亿元,总煤炭吞吐规模为4000万吨/年(静态储备能力300万吨)。二期建成运营形成年2000万吨(静态储备能力150万吨)规模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百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义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我市依托基地基础,充分发挥知夏、常村、跃进、千秋、储备煤基地5条密集铁路专用线区位优势,整合周边中小型煤炭物流园,围绕310国道以南,解放路、东风路两侧,火车站周边,打造能源物流交易基地,助力义马市从煤炭生产基地向能源物流枢纽转型。”

义马市北露天矿坑从因采煤造成生态创伤,到通过生态修复改善环境、吸引白天鹅栖息,再到引入产业项目实现变废为宝的过程。义马市在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9255.html

(0)
逸玥逸玥
上一篇 2025-04-01
下一篇 2025-04-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