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海博文旅圈”与“花园体育”共绘生态文旅新画卷

中新天津生态城依托丰富的海洋文旅资源和城市绿洲,构建“海博文旅圈”,并打造“花园体育”场景,激发文旅新潜力的情况,同时阐述了其遵循生态优先理念,走出绿色发展新路的历程。

漫步于渤海湾畔的南堤滨海步道公园,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抬眼望去,绿意盎然,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迈出脚步,芬芳扑鼻,各种花香交织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海风轻轻拂过那长达700多米的星空栈道,带来丝丝凉意。极目远眺,远处的永定新河与渤海相互汇合交融,水天相接,场面极为壮观。而那被誉为“海洋百科全书”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其穹顶在云影天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波浪形的建筑轮廓与碧海蓝天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这里便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该生态城于2008年开工建设,在过去,这里曾是一片荒芜之地,三分之一是盐碱荒滩,三分之一是废弃盐田,三分之一是污染水面。然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已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座“一城多园步步景”的生态新城。近年来,中新天津生态城充分依托丰富的海洋文旅资源和城市绿洲,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海博文旅圈”,并精心打造“花园里的体育”场景,全力激发文旅新潜力。

周末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宛如一个古代航海智慧与现代科技交融碰撞的舞台。在恒温恒湿的展柜中,一艘出土于隋唐时期、长达10多米的独木舟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这艘独木舟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向人们诉说着古代造船工匠的智慧与技艺。而在“海洋天文”展厅,光影交织之间,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在穹顶星河间缓缓流淌,观众仿佛“潜入”了千米深海,亲身感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那段辉煌往事。

前来参观的“00后”游客杨晓宇感慨地说:“独木舟让我们知晓了古代造船工匠的智慧,现代科技球幕影院让我们更直观感受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这种古今结合的展示方式太震撼了。”

国家海洋博物馆副馆长刘洁介绍道,馆内共有15个展厅,陈列着多件珍贵展品,全面展示了海洋生态和历史,同时也展示了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成果与生态文明实践。自开馆以来,访客数量已逾千万人次,足以见得该博物馆的魅力之大。

在国家海洋博物馆的“海博印象文创商店”里,500多种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海洋文化内涵,深受游客喜爱,十分热销。而开设在馆内的国内首个海洋主题邮局,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邮政迷”前来打卡拍照,成为了博物馆的一大亮点。今年,国家海洋博物馆还将继续引入高品质主题展览,统筹协调周边文旅资源开发,海博酒店、潜水文化中心、球幕沉浸式体验馆等项目也在加快建设,未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必将更加精彩。

以国家海洋博物馆为核心,中新天津生态城着力建设“海洋文旅会客厅”,持续深入挖掘海洋文旅资源,不断扩大“海博文旅圈”的影响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海洋文化的魅力。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湿地栈道摇身一变成为了慢跑道,改良后的盐碱地上建起了足球场……生态城充分挖掘城市的“金边银角”,打造出了“花园体育”的全新场景。

晨雾尚未完全散去,南堤滨海步道公园中便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粉白相间的山桃、金黄灿烂的连翘等各种花卉竞相开放,吸引着市民前来赏景。一只黑翅长脚鹬从堤外的滩涂中惊起,掠过正在慢跑的市民王凯的防晒帽上方。王凯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迅速举起手机,捕捉到了这一美妙的瞬间。他兴奋地说:“前两天还拍到了红嘴鸥,这里的跑步道也是观鸟径,真是一举两得。”

在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画面背后,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始终秉持的生态优先理念。生态城走出了一条资源约束下的绿色发展新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副局长付鹏向记者展示了一组对比图。2009年的卫星影像显示,这里还是大片灰白色的盐碱地;而2024年的遥感图已变成了蓝绿拼图,区域植被覆盖率已超过50%。他们采用“盲管排盐”“淋层隔盐”等技术,经过10多年的土壤改良,让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当前,永定洲体育公园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年内投入使用。这一公园位于永定新河、潮白新河、蓟运河三条河流交汇的入海口。付鹏表示,在规划选址时,确定了“把体育场建在入海口、建在公园里”的思路。

“将运动场‘搬’进自然,既体现出‘体绿融合’的思路,更是‘把城市轻轻放进大自然’理念的延续。”他说道。

以40座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为依托,中新天津生态城不断加大对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了轮滑公园、篮球公园、泵道公园、甘露溪体育运动营地等主题公园,正朝着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活力之城稳步迈进。

本文介绍了中新天津生态城从荒芜之地发展为生态新城的历程,通过构建“海博文旅圈”和打造“花园体育”场景激发文旅新潜力,同时秉持生态优先理念,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加大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向活力之城迈进。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9819.html

(0)
LambertLambert
上一篇 2025-04-02
下一篇 2025-04-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