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军队作战任务研究展开,强调其重要性,阐述了准确理解作战任务对指挥员的考验,通过举例说明卓越指挥员善于研究作战任务,还分析了不同部队作战任务的差异以及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变化,最后提出要在实践中加强作战任务研究以提升战斗力。
近日,某部队在组织各级指挥员军事集训时,进一步明确了每个单位所担负的作战任务。此次集训着重要求,全体人员在开展作战问题研究时,必须紧密贴合作战任务,聚焦矛盾问题,精准瞄准作战对手,以此提高作战问题研究的针对性和精准度。这样的作战问题研究方式,无疑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古人云:“夫为将者,有勇不如有志,有志不如有学。”作战任务在军事训练中扮演着龙头的角色,是平时练兵备战的核心内容。能否准确理解作战任务,是检验一名指挥员思维能力和作战指挥素养的关键要素。而能否围绕作战任务展开深入、持续的研究,将作战任务研究透彻,则考验着指挥员的大局观念、职业精神和打仗本领。
纵观历史,任何一位卓越的指挥员,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都是通过深入研究作战任务而逐步积累形成的。一名能够打胜仗的军人,必定是善于研究自身作战任务的军人。在战争年代,我军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级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员,善于深入研究自己所担负的作战任务。例如,彭德怀同志在指挥作战时,总是先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和作战目的,同时对敌方和我方的战略战术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陈赓同志也多次强调,搞清楚自身任务,并思考如何出色完成任务,是指挥员时刻都要牢记的职责。
有这样一句话:“是任务,而不是其他,决定一支部队必须具备的能力。”不同的军兵种、不同的战略方向以及不同类型的部队,所担负的作战任务各不相同。因此,不同部队在作战任务研究的内容上也存在差异。就像下棋一样,千古无重局,未来作战也绝不会是历史上某场战争的简单重复。对于军队而言,作战任务问题研究的氛围越浓厚,打赢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就越大。常言道:言战先研战,胜战必知战。如今,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作战方式深刻变革,科技手段日新月异,军事理论不断推陈出新,军队的使命任务也日益繁重。在作战方式深刻变革、作战态势瞬息万变的现代战场上,指挥员只有准确把握理解任务的着力点,关联分析定位本级任务,逆向思考挖掘隐含任务,关注动态预想可能任务,全面认清任务本质,才能在作战准备中抢占先机。
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木材有纹理,战争也有其内在的机理。制胜机理就是打开胜利之门的密码。现代战争的深刻变化,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制胜机理的改变:信息优势成为制胜的主导因素,整体联动成为制胜的基本形式,精确释能成为制胜的基本方式,体系破击成为制胜的基本途径。因此,紧贴作战任务研究打仗,就必须深入了解制胜机理。如果对制胜机理研究不透,作战任务研究的程序和内容就会出现偏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指挥员只有静下心来学习、沉下心来钻研、狠下心来改进,像庖丁解牛一样,清楚战争的筋脉走向,明白何时该用直刀、何时该用偏刀,才能在作战中游刃有余,顺利完成作战任务。
战争实践表明,作战任务研究的大量工作是在离开地图之后才真正开始的。只有明确了每场战斗中每个人的具体任务,整个作战任务的完成才能得到保障。未来作战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每一支作战力量、每一个作战单元、每一名官兵的作战任务,都是整个作战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抓住每一个任务,严格抓好单兵单装等基本作战单元的联训,扎实开展班排连营等基层分队的合练,尤其要下大力气解决新力量新领域在指挥协同、战法运用、体系构建、综合保障等方面的难题,这样才能整合力量、聚合优势、释放效能。
作战任务研究,既需要“坐而论道”的理论探讨,也需要“华山论剑”的实践检验。实践出真知,如果不进行实际演练,就无法知晓研究成果的实际效果,无法充分发挥装备的科技含量,无法验证新训法新战法的实战效能,更无法找准未来战场的方向。“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一次实兵实弹对抗演练的效果,胜过千百次纸上谈兵。在研究作战任务时,要多组织演练研练,将作战形态设置得逼真,将作战环境设置得真实,将作战行动设置得扎实,将作战理论运用得灵活,这样才能在近似实战的“准战场”上研究出战胜敌人的策略、招数和能力。
本文强调了军队作战任务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准确理解和深入研究作战任务对指挥员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不同部队作战任务差异、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变化等,提出要从多方面加强作战任务研究,包括把握任务本质、研究制胜机理、抓实基层训练等,同时强调要通过实践演练检验研究成果,以提升军队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