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则煤矿:以智能之力破传统煤炭行业困局

本文聚焦于中国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的大海则煤矿,报道了其在智能化转型下的卓越发展成果,包括实现高利润率、精简人员、高效生产等,同时提及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以及智能化建设带来的多方面积极影响,还指出中国的智能化革命已覆盖多个重点工业领域。

近日有相关消息传来,在中国陕西省的黄土高原地区,长久以来,煤矿开采往往和高强度劳动、高危作业环境紧密相连。然而,大海则煤矿却在悄然间改写着这个行业的固有规则。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31日的报道,这座隶属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的国有大型煤矿,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即便在2024年煤价下跌的大环境下,它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了约40%的利润率,这样的成绩堪称惊人。

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云峰,堪称大海则煤矿转型的关键设计师。他在今年2月接受中文刊物《智能矿山》采访时明确表示,大海则煤矿取得成功的秘诀在于对智能化的大力投入。

大海则煤矿规模宏大,其占地面积达到了266平方公里,可采储量高达32亿吨,年核准产能为2000万吨。在人员配置方面,该煤矿矿井定员仅为980人,与传统煤矿相比,人员数量大幅精简。煤矿员工主要负责管理5G联网的机器人、采煤机、掘进机等先进设备。

在地下640米的深处,采面设备与惯导系统等相互联动,能够自动修正规划截割曲线,规划误差小于5厘米。梁云峰介绍道:“井下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已经减至4人。”

2024年中国煤炭价格下跌,但大海则煤矿却逆势上扬,实现了91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利润高达38亿元,其利润率足以和奢侈品品牌相媲美。这充分证明了智能技术在保障生产力与盈利能力方面的强大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智能化革命并非仅仅局限于煤炭行业。北京正在为钢铁、化工乃至几乎所有重点工业领域打造智能化样板,推动各行业的转型升级。

不过,梁云峰也坦言,大海则煤矿在实现转型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管理层遭遇了来自员工的阻力,存在一些片面认知,认为智能化就是全过程自动化,完全不需要人员参与,因此对使用智能化系统装备存在抵触现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改变想法。梁云峰表示:“智能化建设除了能够改善劳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之外,还会变更生产关系,重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带动全价值链的提升。”

本文通过对大海则煤矿的报道,展示了其在智能化转型下取得的显著成就,包括高利润率、人员精简、高效生产等。同时也指出了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员工阻力问题,但强调了智能化建设在多个方面的积极影响。此外,还体现了中国智能化革命在多个重点工业领域的推进。大海则煤矿作为行业典范,为煤炭及其他工业领域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062.html

(0)
星河星河
上一篇 2025-04-02
下一篇 2025-04-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