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与法国比利牛斯国家公园在四川卧龙举行结对合作揭牌仪式这一事件。介绍了两个国家公园的基本情况,强调此次合作是中法第一例国家公园结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方面展开经验分享。
在4月1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国际司、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法国生物多样性局欧洲与国际关系司、比利牛斯国家公园等相关代表齐聚四川卧龙。在这里,隆重举行了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与法国比利牛斯国家公园结对合作的揭牌仪式。
当天,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这一场景被新华社记者张雅雯用镜头定格,记录下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4月1日,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与法国比利牛斯国家公园结对合作揭牌仪式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与法国之间的第一例国家公园结对合作。该伙伴关系的建立,犹如在中法生态合作领域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它于2021年正式设立,是中国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其规模宏大,总面积达到了21978平方公里,横跨四川、陕西、甘肃3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栖息着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其中,野生大熊猫有1340只,约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2%;栖息地面积为1.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的58.5%。此外,国家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脊椎动物870种,高等植物7127种,堪称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活动现场,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向可文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以保护‘国宝’大熊猫为主,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修复、社区共管、科研监测并行的生态保护之路。”而比利牛斯国家公园作为欧洲生态保护的典范,以其独特的山地生态系统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管理智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相信两个国家公园携手合作,必将为跨区域生态治理提出创新方案。
再来看看法国的比利牛斯国家公园。它设立于1967年,面积广袤无垠,沿法国和西班牙的边境绵延100公里,横跨六座山谷、两省和两个大区。该国家公园生物类型丰富多样,约有2500种高等植物和4000多种动物,其中包括250种脊椎动物,还有100多种比利牛斯山脉独有的植物,是法国成立的第三个国家公园。
法国生物多样性局欧洲与国际关系司司长西里尔·巴内里亚斯认为,两个国家公园结对合作意义非凡,有利于双方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在大型哺乳动物的认知和管理、旅游业和过度旅游的管理、本地居民的参与和利益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分享。
原来,在3月31日,法方代表团还访问了国家林草局,中法双方在北京签署了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与法国比利牛斯国家公园结对意向书,为此次揭牌仪式奠定了基础。
本文围绕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与法国比利牛斯国家公园结对合作这一核心事件展开,介绍了双方公园的基本情况和特色,强调了此次合作在生态保护和经验分享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前期的意向签署等准备工作,展现了中法在生态领域的积极合作与探索。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