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邮储银行2024年的定增事件,详细介绍了定增的规模、对象、价格、模式等关键信息,分析了定增背后的政策意义、对各方的影响以及对银行未来发展的作用。
4月2日,在邮储银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郑国雨透露了一则重磅消息:“国家已把邮储银行纳入特别国债的首批注资行,通过财政部和战略股东增资1300亿元,预计能让我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1.5个百分点。”这一举措无疑为邮储银行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早在3月30日,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在内的四家国有大行就宣布了定向增发计划。其中,邮储银行计划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下简称财政部)及其主要股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发行A股股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这笔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为银行的稳健运营和业务拓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从四大行的定增公告中可以发现,一个备受关注的点是,定增价格均较当前市场价格存在一定溢价。以邮储银行为例,本次发行价格为6.32元/股。若以截至3月28日的收盘价计算,定增价格溢价了21.54%。
邮储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杜春野在解读本次定增时表示,这是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未雨绸缪的政策思路。对于定增的定价模式,杜春野介绍,邮储银行采用“锁价定增 + 溢价发行”的方式,这既符合监管规定,又较邮储银行前20个交易日A股股票的交易均价实现了良好溢价。他强调:“这样的安排,充分兼顾了新老股东的利益和银行长远价值的提升,能够最大化实现多方共赢,有效增强市场的信心。而且这次上市发行将在年度分红之后进行,不会影响现有股东2024年度的分红。”
在发行规模和发行对象的确定上,邮储银行采用了“政策定向支持 + 市场化增量融资”的方式。1300亿的融资规模是邮储银行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通过静态测算,这将直接提升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5个百分点,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能。
杜春野还介绍了各股东的认购情况:“财政部认购1175.8亿元,首次入股邮储银行,并将成为持股超过15%的第二大股东,这充分彰显了国家对于邮储银行的信心。现有的两家主要股东——中国移动和中国船舶再次加码增资,分别认购了78.54亿和45.66亿,这也凸显了主要股东对于邮储银行投资价值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三家股东都是以现金方式认购,并且锁定期均为五年。这样的安排既可以为邮储银行在后续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坚实后盾,也极大地避免了对二级市场资金流动性的影响,体现了对资本市场和中小股东利益的呵护。
在发行市场的选择上,邮储银行决定在A股发行。杜春野解释道,一方面是因为增资的主要资金来自国内发行的人民币特别国债及企业的自有资金;另一方面,邮储银行作为A + H两地上市的银行,目前A股的股价明显高于H股,通过在A股市场溢价发行,也是对两地市场所有股东的充分呵护。
谈到对投资者的影响时,杜春野表示,邮储银行希望把握好静态测算和动态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短期来看会有一定的即期摊薄,假设今年上半年完成发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增资对邮储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的摊薄影响幅度在6%左右,以此测算,A股和H股股息率分别仍在4%和4.5%以上。他还表示:“随着募集资金到位后逐步使用,相信邮储银行的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将有进一步的提升,进而能够持续提升每股净资产和资产规模。”后续,邮储银行将继续积极稳妥、高质高效地推进增资工作,依法履行相关内部决策程序和外部报批程序,并且按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本文围绕邮储银行2024年1300亿定增事件展开,介绍了定增的相关情况,包括定增规模、定价、股东认购等,分析了定增的意义和影响。此次定增体现了国家对邮储银行的支持,兼顾了多方利益,虽短期对投资者有一定摊薄影响,但长期有望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