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剧场群建设新闻通气会的相关内容,包括正式发布的《东城区加快推进区域剧场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 - 2027 年)》,阐述了该方案的目标、实施的四项行动及具体举措,还介绍了 2025 年的戏剧影像展映季活动和五大重点戏剧活动,展现了东城区在戏剧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努力,为北京“演艺之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在 4 月 2 日这一天,一场意义非凡的会议——东城区剧场群建设新闻通气会在北京喜剧院 FUN 空间顺利召开。在这次通气会上,东城区正式对外发布了《东城区加快推进区域剧场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 - 2027 年)》,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简称为《三年行动方案》。与此同时,会议还详细介绍了 2025“大戏东望·剧影同行”东城区戏剧影像展映季的安排,以及 2025 年度全区的五大重点戏剧活动。这份“东城方案”肩负着文化创新的重要使命,它不仅仅是勾勒出了一幅“全城有戏”的美好城市图景,更如同给北京“演艺之都”的建设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
在当今这个时代,国际城市之间都在激烈竞逐“软实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戏剧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演艺范畴,而是成为了重塑城市文化基因的核心动能。东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在戏剧文化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拥有 40 家专业剧场、50 家演出团体,并且占据了全国 10%的戏剧市场份额,如此丰富的资源为其戏剧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行动方案》有着明确且宏伟的目标。它旨在进一步统筹王府井、前门、隆福寺等重要的城市空间,精心涵养、培育和延伸戏剧演出消费生态。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努力建设一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城市艺术片区,让这个片区成为国内外戏剧展演的重要枢纽。同时,培育出消费强劲、业态融合的戏剧产业链条,打造一个人才汇聚、精品不断涌现的艺术生产现场。通过对剧场群进行空间重构、业态融合与人才聚合,《三年行动方案》将戏剧从单一的演出行为升级为驱动城市发展的“超级链接”,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动能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转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三年行动方案》将系统地实施“聚场景”“育品牌”“融业态”“汇人才”四项行动,共计 17 项举措,建立起全域赋能、创作活跃、演出荟集、消费强劲的长效机制。
在“聚场景”行动方面,东城区着力打造戏景交融的艺术街区。一方面突出国际定位,联动打造“王府井戏剧谷”,用戏剧基因重新塑造商业地标;另一方面坚持演出场景互嵌、数字生态共享,以“一轴多节点”的模式构建“前门京味文化体验区”。此外,还荟集戏剧演出、先锋艺术展览、文创市集、社交消费等多种业态,创新打造“隆福寺戏聚场”。不仅如此,完善空间转化政策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席审批通道,试点“一处一策”,深度拓展“演艺新空间”;联动电影院线、社区中心、文旅地标等节点,打造兼具艺术性、社交性与商业价值的“第二现场”。
“育品牌”行动致力于打造“全年不落幕”的戏剧名片。建设“大戏东望”线下发布中心和东城戏剧数字信息港,做好实时演艺资讯发布;扩容“大戏东望”品牌库,强化国际剧目展演内容;实施戏剧文化浸润工程,推动戏剧文化的普及推广;打造戏剧行业年度盛典,创新国际节展联动机制;设计剧场群视觉标识,推出戏剧文创衍生品。
“融业态”行动则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票根经济”,加强“驻留消费”和“深度体验”,打通演艺、书店、美术馆、剧院、餐饮、住宿等“一站式”文化体验消费链;强化演艺智能技术应用,驱动剧场运营升级;激活街区夜经济活力,构建泛剧场消费生态圈。
“汇人才”行动为剧场群建设的持续创新提供助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健全演艺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多层次、互支撑的戏剧选题库;加强专项资金支持,引导优秀团队发展。
为了呼应“大戏看北京”与东城区剧场群建设,东城区将重磅推出 2025“大戏东望·剧影同行”东城区戏剧影像展映季活动。这一活动是“大戏东望”的大胆创新之举,它利用高清影像技术拓展戏剧观演边界,增强戏剧艺术的普惠性与当代性,构建全域联动的文化惠民新场景,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活力。活动从 4 月持续至 8 月,通过“剧场 + 影院 + 社区”的三维联动,在东城区的金宝影城、东环影城、曹禺剧场、东城区文化馆风尚剧场、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等场所接续展映。
本次活动精心挑选了十余部国内外经典剧目影像,涵盖了舞剧、话剧、音乐剧、戏曲等多元艺术形式。其中既有像现象级舞剧《只此青绿》、越剧《新龙门客栈》等一票难求的爆款作品,也有国家话剧院《抗战中的文艺》等主旋律精品力作。同时,特别设置了中外艺术交流板块,包括林奕华导演的《聊斋》《梁祝的继承者们》,以及歌剧《茶花女》、舞剧《天鹅湖》等国际佳作,充分展现了国内外艺术文化交流的魅力。从专业剧场到社区文化中心,从金宝影城到胡同院落,数字技术正在打破戏剧的时空界限。本次展映季突破传统观演边界,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戏剧普惠性,推出 20 元惠民票、千余席公益场次等文化惠民举措,为市民提供跨越时空的艺术体验。
2025 年,东城区还将以五大戏剧活动为平台,打造“四季有戏、处处可戏”的城市文化场景。隆福寺将首次举办“隆福户外戏剧汇”,以“戏剧新表达、生活新体验”为主题,汇聚众多戏剧表演和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戏剧的魅力。第十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将在 7 月至 8 月举行,届时会带来国内外优秀儿童戏剧展演等丰富活动,并且在多地设立分会场。9 月的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将上演多部国内外原创剧目,为青年戏剧人提供展示平台。10 月至 11 月的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将邀请国内外知名戏剧院团演出,让观众欣赏到世界一流的戏剧作品。此外,10 月至 12 月的全国话剧展演季将引入市场化运作,扩容剧目类型,打造一场立足北京、辐射全国、链接国际的戏剧盛会。
展望未来三年,东城区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它将构建多层级剧场集群、激活全域演艺生态、强化国际资源集聚,为北京“演艺之都”建设提供可复制、能转化的“东城样本”与“东城经验”,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写下生动的东城注脚。
本文围绕东城区剧场群建设展开,介绍了《三年行动方案》的目标、实施行动及举措,还提及了 2025 年的戏剧影像展映季和五大重点戏剧活动。东城区充分利用自身戏剧文化资源优势,通过一系列规划和活动,致力于打造“全城有戏”的城市文化场景,为北京“演艺之都”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