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治理新举措,电能量市场与能源价格政策双升级,聚焦价格治理,健全四大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展开,阐述了价格治理的重要性、意见出台的背景,详细介绍了意见中部署健全的四个机制,以及在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能源价格政策等方面的具体举措,还引用专家观点对电力市场和储能发展进行了分析。

价格治理在宏观经济治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进一步优化价格治理机制,中办、国办近期印发了《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举措,例如“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政策,优化增量配电网价格机制”等。

价格治理新举措,电能量市场与能源价格政策双升级,聚焦价格治理,健全四大机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价格就如同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效率的“牛鼻子”。在过去近10年里,依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价格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今,全社会97.5%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这一转变极大地优化了资源配置。同时,基本建立了以“准许成本 + 合理收益”为核心的政府定价制度,搭建起了科学定价的坚实框架。此外,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涨幅维持在1.6%左右,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完善价格治理机制,以更好地发挥价格信号的作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也要求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引导价格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合理运行;而要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样需要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做好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正是基于这些需求,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意见》内容广泛,涵盖了价格改革、价格调控、价格监管等价格工作的各个领域,并部署健全四个机制。具体包括:健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促进物价保持合理水平的价格调控机制,以及优化透明可预期的市场价格监管机制。

在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方面,《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分品种、有节奏地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地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并探索建立促进改革平稳推进的配套制度。同时,健全跨省跨区送电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完善电网代理购电制度,推动更多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完善电能量市场的核心思路是在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下,充分发挥电能量分时价格信号对电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有效反映,从而促进电能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还应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在各省(区、市)或区域电力市场的基础上,推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以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完善中长期交易制度设计,提高电力中长期合同的标准化水平,允许不同电源品种间的合同自由转让,提升电力中长期市场的流通性。

林卫斌还指出,容量市场是未来我国容量机制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容量市场的建设,应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短期内,应着眼于容量电价机制的完善,包括完善煤电、抽水蓄能两部制电价,逐步实现同种服务功能实行统一的价格机制。从长期来看,结合各地的探索情况,适时向容量市场机制过渡。在容量市场设计方面,应根据电力系统的需要确定容量需求,进行一级容量市场的拍卖,并开展二级容量市场交易。

《意见》还指出,要健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更好地发挥其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政策,优化增量配电网价格机制。综合考虑能耗、环保水平等因素,完善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制度。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探索有利于促进碳减排的价格支持政策。完善全国统一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建设绿色能源国际标准和认证机制。

关于储能的发展,林卫斌解释道,对于电网侧储能,抽水蓄能和大型独立储能电站需以两部制电价为过渡,逐步走向通过容量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实现收益。对于用户侧储能,其发展需要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参与需求响应和系统调节。要明确分布式风光储联合单元等主体的独立市场地位,遵循技术中立原则。鼓励各类主体公平参与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绿色市场等各类市场,与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售电公司等经营主体享有平等的权利义务,同等承担各自在各类市场的经济责任,独自承担市场交易结果。

本文围绕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介绍了价格治理的重要性、意见出台背景、部署的四个机制,以及在电力市场和能源价格政策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和发展方向,为我国完善价格治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325.html

(0)
云淡风轻云淡风轻
上一篇 2025-04-02
下一篇 2025-04-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