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庆云县中心城区南侧的建筑布局,引出庆云县综治中心在保障发展与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该中心通过建强实战阵地、强化力量保障、聚焦智慧赋能等举措,高效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守护小城平安稳定。
在庆云县中心城区的南侧,有三座大楼格外引人注目。位于正中间的是庆云县政务服务中心,而另外两座大楼分别是综治中心和公安局。
这样的布局看似是一种巧合,实则十分巧妙。政务服务中心聚焦“发展”,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而综治中心和公安局则着眼“安全”,守护着小城的和谐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布局映射出这座小城对于发展和安全的深入思考。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石,庆云县深知这一点。近年来,庆云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致力于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的“集散地”、多元解纷的“桥头堡”。在这样的努力下,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了高效解决,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期盼。自2024年以来,全县各级综治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794件,调解成功率、按时办结率、服务满意率持续上升,问题一次性解决率均达98%以上。
建强实战阵地:直面群众、解决诉求
“原本是想来碰碰运气,没想到当天就拿到了钱!”庆云县综治中心搬迁不久,王明(化名)就来到这里,申请人民调解以解决与某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
据王明回忆,他在该公司工作时,双方并未签订纸质劳动合同,仅通过口头约定了工资数额和合同时间。后来他因病辞职,公司方认为他未按约定提前告知,因此扣发了他的工资。此后,王明多次索要工资,但始终未得到妥善处理。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明得知综治中心可以解决老百姓的棘手事,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这里请求帮助。
依托资源集成优势,综治中心迅速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牵头法院、司法局、人社局等多个部门开展联合调处。工作人员按照法律法规,一笔一笔厘清涉及的金额,并引导双方各退一步。最终,双方认可了调处方案,剩余工资当天就支付到位。
综治中心的职能远不止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在这里,法律咨询援助、心理咨询辅导、信访事项办理等问题,都能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去年,庆云县建成了28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空间,将信访接待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热线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融合共建。同时,统筹法检公司相应科室团队入驻,内设12个接待窗口,设立“四区十八室”,推动部门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上门办事。
此外,该中心通过“常驻 + 轮驻 + 随叫随驻”的方式,整合了22个部门的资源力量。其中,综治中心、信访局整建制入驻,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人社、住建等7个部门常驻,妇联、教育、民政等12个单位轮驻,其他单位随叫随驻。同时,还邀请劳资、消费等12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入驻,综合提供矛盾调解、信访接待、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解纷服务,搭建起了一个直面群众、解决诉求的综合“服务部”。
庆云县综治中心主任刘延鹏表示:“以前群众遇到难题,有的不太清楚哪个部门管,有的要在好几个部门之间来回跑,跑来跑去就跑出‘火气’。现在全县10个综治中心,对群众的各类诉求都能‘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强化力量保障:提前介入、多元参与
有些难题,群众会主动来综治中心寻求帮助,但有些看似琐碎的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一旦得不到解决,却容易引发更大的隐患,而这些问题往往难以掌握。那么,如何把这些隐患早早发现并解决掉呢?
庆云县的663名网格员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力量。庆云县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的“前端触角”作用,深耕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人员、资源、力量进“网”入“格”,实现资源在网格内联用、隐患在网格中联查、矛盾在网格中联化、服务在网格内联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从群众上门到主动走访的转变,矛盾化解也顺利完成了从“事后访”到“事前防”的转变。
今年3月份,中丁乡田家村网格员田智明就及时化解了一起婚恋家庭纠纷,让一对离婚四年的夫妻重修于好,两个孩子也重新获得了温暖的家庭成长环境。田智明说:“村里人都知道我的电话,遇到问题也相信我,愿意找我。虽然有些问题调解的过程很烦琐,但这就是我该干的。”
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会及时发现问题端倪,对于一些能当场解决的问题,会立即进行解决;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则会第一时间反馈给各级综治中心介入调解,避免矛盾纠纷进一步升级。
当问题反馈到综治中心后,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行业部门力量会根据群众需求,耐心为群众答疑解惑,解读政策;政法单位则协同做好诉讼服务、检察服务、法治宣传等工作,合力解决群众诉求,有效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筑牢平安稳定根基。
除了部门专业力量之外,庆云县综治中心同样重视多元力量保障。不断拓宽调解员选聘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培育吸收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乡贤、律师和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县乡村三级组建了1142名人民调解员队伍,选取精干力量建立了85名调解工作者专家库,吸收426名法学会会员、法律工作者、退休人员、乡贤、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充实调解队伍。他们活跃在城乡一线,满足了全县34万群众的法律需求。
聚焦智慧赋能:数字支撑、闭环管理
在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道路上,庆云县注重改革创新、数字赋能,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智慧手段。
综治中心以大数据平台为底座,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全面推进各类诉求直诉直办、即诉即办、限时办理,构建起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强大脑”,实现全流程闭环跟进和督办问效,确保矛盾纠纷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依托德州市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和山东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庆云县综治中心积极组织各镇街、各部门进行实战实用,实现远程指挥调度、治安分析研判、源头预防化解一体运行。对全县矛盾纠纷、风险隐患进行定期研判,通过实时梳理、分类交办、督导化解,对出现的舆情热点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发送预警提示函,聚焦高频共性问题,提前预警、专项治理,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实质化解。
针对山东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全县9个乡镇(街道)、189个业务部门、377个调解组织、899名调解员全部入驻。在平台上,每一起矛盾纠纷“走”到哪一个环节,只需点击鼠标就可查看,还可以对各环节各部门进行跟踪督办,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针对德州市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该中心积极组织网格员开展信息采集上报、社情民意收集办理等工作,指导网格员录入例行工作、吹哨报到事项。自2024年以来,已录入网格化智能平台例行工作15.8万余条,吹哨报到事项6.9万余项。
庆云县综治中心主任刘延鹏介绍说:“之前,如果调解不成,出了调解室,当事人去了哪里,事情最后有没有解决,很难得知,形成‘断头路’。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我们会对每一起矛盾纠纷进行跟进,调解不成,仲裁介入,仲裁不成,进入诉讼渠道,实现全流程闭环跟进。”在对矛盾纠纷闭环跟进的同时,也通过平台加强督办问效,各部门之间更加配合,有效避免了“踢皮球”式的相互推诿,形成协同作战的“接力跑”,提升了各部门矛盾纠纷化解效力。
本文介绍了庆云县综治中心在保障小城发展与安全方面的积极作为。通过建强实战阵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强化力量保障,借助网格员和多元社会力量提前介入解决矛盾;聚焦智慧赋能,利用数字平台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闭环管理。这些举措使得庆云县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保障了当地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0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