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河南在枢纽经济发展方面的举措与成果。介绍了河南依托交通区位优势,通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通关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拓展国内外航线等方式,持续发力枢纽经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河南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充分依托自身交通区位优势,在枢纽经济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致力于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新增2座,总数从原先的6个增加到了8个;国铁集团郑州局单日最高发送旅客达到93.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郑州机场新开通、加密了多条国际货运航线;中欧班列(郑州)首月开行315班,同比增长200%,这些数据都彰显了河南交通枢纽的强大活力。
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郑州)从国铁郑州局圃田站缓缓驶出,朝着德国汉堡的方向进发。这是河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强国际物流合作的生动写照。
年投资千亿元建设立体交通网
走进郑州航空港区的中铁七局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铁路作业区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吊车在不停地起落,3500余名建设人员在焊花飞溅中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中铁七局现场施工负责人陈磊介绍道:“目前施工进度已经过半,正处于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了确保如期达到交工验收条件,近期我们正在陆续攻坚大仓钢结构吊装、混凝土面板、铺轨等重点工作。”
回顾项目历程,2022年9月开工奠基时,这里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基础设施几乎为零。然而,到2024年6月,铁路专用线就启用并正式通车。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郑州航空港区就打通了一条联通世界的新通道。随着铁路作业区在今年6月底正式投用,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也将全面投入使用。
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河南持续完善通道布局,不断巩固提升通道优势。2024年,河南综合交通线网规模已达29.2万公里,“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形成。
根据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郑州入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建成,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万列,内河航运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0.4%。
2025年,河南将加快建设雄商高铁、平漯周高铁、郑州南站,开工焦济洛平、南信合高铁。建成沿黄高速公路等项目,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开工建设商丘机场,加快郑州机场三期扩建和周口、潢川、鲁山等机场前期工作。建成周口港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加快沙颍河、淮河、唐河等13个港航项目进度。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计划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综合交通线网规模将达到30万公里以上。去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圆满完成了1400亿元年度投资目标。”
作为省内重大交通项目投融资主体,河南交通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集团将在内河航运投资100亿元以上,确保周口港中心港区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建成;高速公路投资390亿元,确保17个项目、1037公里建成通车,助力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
持续降本增效让企业“轻装上路”
伴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搭载96辆上汽郑州工厂轿车的铁海联运班列从郑州车站海关出发,奔赴青岛港,随后换装货轮,无缝衔接海运出口至英国费利克斯托港。
据郑州车站海关测算,过去,货物从郑州出发运抵青岛港后要暂存货站,待向海关申报放行后才能装船起运。而现在,企业可提前办妥通关手续,货物不用等待直接装船出海,至少能缩短一天等待时间,每个集装箱节省物流成本约1000元。
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王京说:“现在货物从郑州铁路口岸放行后,企业即可向税务部门申请退税,平均可缩短3至5天退税周期,资金周转速度更快了。去年公司就超额完成了全年开行计划,今年有望实现新的增长。”
为保障中欧班列(郑州)运行,郑州海关不断完善监管环节和作业流程。首创通关模式智选菜单,可根据企业需求智能匹配最优“通关 + 物流”组合模式,便于企业叠加享受各种通关便利政策,提升通关效率20%;探索实施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等创新举措,解决出口拼箱货物布控查验后找货难、重新拼箱难等问题,为布控查验的集装箱每箱节约600元以上的掏装箱费用。
郑州车站海关副关长赵宁表示:“目前,中欧班列(郑州)运输货物超七成货源来自省外,货物种类已拓展至食品、粮食、汽车及零配件、机械设备等1600余种,形成27条直达线路、227个国际站点的物流网络体系。”
物流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是实体经济的“筋络”。通过打造空港、陆港、公路港、水港、口岸衔接融合的多式联运大格局,截至2024年5月,河南省社会物流成本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2月,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从降低物流体系运行、资源配置、协同组织、技术升级、企业经营等5个方面成本谋划举措16条,持续为社会物流成本“减负”。国家《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3.5%左右。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河南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争取降至12.5%。
据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此前预计,2024年,河南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超过19万亿元,保持中西部省份第一位。全省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超过2000家,A级物流企业近400家,物流师、采购师数量超过2.5万人。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以2024年河南GDP6.36万亿元计算,假设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上可节省约636亿元,从生产资料到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每个环节的成本都会降低,全产业链条上所有经营主体都会享受到降本增效的红利。”
双循环为支点撬动经济新引擎
今年开年,一架B767全货机从丹麦比隆飞抵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在完成货物装机后飞回比隆,标志着郑州—比隆国际货运航线正式开通。
中豫航空集团相关业务人员介绍,这是河南首条直飞北欧地区的货运航线。其开通意味着航运物流领域世界500强企业——马士基航空,正式入驻郑州机场,郑州至欧洲的空中廊道拓展至北欧地区。
按照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25年,河南将高水平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推进郑州—吉隆坡、郑州—墨西哥城等“双枢纽”建设,加快建设中国邮政航空枢纽。建成投用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支持布局重点枢纽城市海外货站和海外仓。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以上。
受访人士表示,枢纽经济正在从内深度整合全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向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新增国家物流枢纽26个。其中,河南新增2个,分别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周口,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驻马店。
河南工业大学教授王焰认为:“至此,河南承载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已由原先的6个增加至8个。不同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合理布局,将对河南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效通畅的‘通道 + 枢纽 + 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提供更强的支撑,并将显著提升对周边省市的物流辐射能级。”
周口市港航管理局数据显示,作为河南内河航运的重要枢纽,周口港已开通国内集装箱航线18条、国际集装箱航线14条。2024年,航运货物吞吐量达5205万吨,同比增长27.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6.3万标箱,同比增长56%。
周口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于海涛表示,周口港作为“豫货出海”的桥头堡,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海南自由贸易港等联系紧密,已成为联通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物流枢纽。
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提出,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张占仓表示,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位交通优势显著,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能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激发市场活力。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随着各方扎实推进政策及项目贯彻落实,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更加方便快捷和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将助力河南枢纽经济‘筋骨’更加强壮。”
本文围绕河南枢纽经济发展展开,详细阐述了河南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降本增效以及融入双循环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通过大规模的交通投资建设立体交通网,创新通关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拓展国内外航线畅通双循环,河南正逐步提升枢纽经济的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未来,随着各项政策和项目的深入推进,河南枢纽经济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