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女孩周宏月:用专业与温度送逝者最后一程

本文聚焦2001年出生的殡仪主持人周宏月,讲述她成为殡仪主持人五年间的工作经历、对生命的感悟、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以及面对外界质疑的态度,展现了殡葬行业年轻从业者的责任与担当。

“每天清晨六点半,我都会用双眼记录下八宝山四季更迭的模样。”2001年出生的周宏月这样对记者说道。今年,是她成为殡仪主持人的第五个年头。

2001年女孩周宏月:用专业与温度送逝者最后一程

周宏月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六点半到下午两点半,日复一日地穿梭在生死之间,与生死对话,这让这位年轻的殡仪主持人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她坦诚地说:“我以前并不怕死,但现在却开始对死亡产生了恐惧。”而她所害怕的,并非死亡本身,而是担心自己的离去会给家人带来无尽的伤痛。“我觉得死亡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就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整个家庭。”每次看到逝者亲属悲痛痛哭的场景,周宏月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家人,也正因如此,她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2001年女孩周宏月:用专业与温度送逝者最后一程

回忆起第一次主持葬礼的情景,周宏月表示,仪式的许多细节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模糊不清,但家属平静告别的那一幕却依旧清晰地印在她的脑海中。“那一刻,我深切地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就在于让逝者和亲人能够没有遗憾,体体面面地告别。”在工作过程中,周宏月也遭遇过不少挑战。有一次,家属提出不按照传统流程进行,要求她自主设计告别仪式。“每个环节都没有明确的方向,而且需求只能在当天进行对接,这真的非常棘手。”就在临近仪式开始的时候,亲属们又临时提出要增加讲话环节,站位、介绍顺序等一系列细节都需要在现场进行调整。面对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周宏月凭借着自己细致的把控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最终让仪式得以圆满完成,家属们的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的释放。“那段时间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既希望一切都能完美无缺,又无法亲自操办,只能选择信任我们。”周宏月说,能够得到家属的认可,就是对她专业能力最大的肯定。

作为殡葬行业的年轻从业者,周宏月时常要面对外界的质疑。“有人说‘这么漂亮的姑娘做这行可惜了’,刚开始听到这样的话,心里确实会很难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明白了,这份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一份责任与担当。“我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温暖的态度,送逝者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这其实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2001年女孩周宏月:用专业与温度送逝者最后一程

在八宝山殡仪馆,像周宏月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用青春的热情,去化解死亡带来的冰冷;用专业的服务,去抚慰生者的伤痛。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殡仪馆的台阶上,这些年轻的“生命摆渡人”又开启了新一天的工作,在生与死的交界处,架起了一座座温暖的桥梁。

本文通过讲述年轻殡仪主持人周宏月的工作经历,展现了她在生死对话中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应对工作挑战的能力以及面对外界质疑的坚定态度。同时也指出在八宝山殡仪馆还有许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他们用青春和专业为逝者和生者架起温暖桥梁,诠释了殡葬行业从业者的责任与担当。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1244.html

(0)
云淡风轻云淡风轻
上一篇 2025-04-04
下一篇 2025-04-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