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展开,记者采访了用户对金融APP的使用体验,既发现了其带来的便利,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介绍了金融机构为提升用户体验所采取的多维举措,还提及了中国人保APP在这方面的积极实践。
近期,为了切实贯彻落实银行业保险业信息科技监管要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近日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此《通知》提出了18条全新的工作要求,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引导金融行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用户对于金融领域移动应用的实际体验究竟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展开了一系列的采访活动。
首先来看看,通过金融APP获取金融服务,用户有着怎样的体验呢?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金融移动应用带来的便利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高度认可。来自河南的小吴分享道:“我平时更多地会使用手机来办理银行业务,像实时转账、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他表示,自己对于使用移动应用和传统线下渠道有着清晰的不同定位。移动应用主要用于办理小额、日常业务,而传统线下渠道则用于大额交易、对公交易、现金交易以及其他较为重要的业务。小吴认为,金融机构提供的移动应用简直就是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好帮手,它不仅能够帮助自己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很多便民的功能也十分实用,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尽在“掌”握。
然而,金融移动应用并非十全十美,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情况影响了不少用户对它们的“好感度”。在湖南的小钱告诉记者,由于线下网点的营业时间相对有限且固定,当自己的时间与网点营业时间不匹配时,就会选择通过手机办理业务。不过,一些相对复杂一点的业务,APP往往难以胜任,最终依然需要通过人工来完成。小钱还吐槽道:“有的APP占用手机内存较大,而且不必要的更新较为频繁;有的在业务高峰期容易出现崩溃或闪退的情况;还有的与其他APP功能重复率高,特色不足。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使用体验。”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着力提升用户体验呢?《通知》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应当高度重视移动应用管理工作,将移动应用建设纳入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规划之中。而这些要求也得到了金融移动客户端的积极响应。
以渣打银行为例,该行每年都会邀请有关机构对网上银行及移动银行进行全面的检测、评估,同时还会对系统使用环境,如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技术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等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评估,以此来筑牢信息科技风险防线,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服务。
记者还关注到保险行业中的中国人保APP,该APP通过一系列积极举措来提升用户体验。近期,中国人保APP举办了用户体验官招募活动,通过留言、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用户对于APP的反馈,并进行电话访谈,深入收集用户对APP的实际体验。该APP内部人士表示:“本次活动旨在与用户形成强大的链接,通过体验官招募,让用户了解我们中国人保APP对用户体验的重视,这也是一次倾听用户声音的积极尝试。例如,用户对我们的积分体系和定制礼品很感兴趣,同时也对积分规则等提出了一些反馈。这些反馈都被工作人员认真汇总并反馈给了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再通过评估并结合市场化的经验向研发人员提出需求,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与用户互动让他们看到我们在努力改进。”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业正面临着一场深远的变革。中国人保作为这场变革的积极推动者,持续优化以人保APP为核心的“指尖服务”,不断刷新客户体验的新高度。目前,该APP下载量已突破5000万大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在用户中的受欢迎程度。
国家金融监管新规下金融APP的用户体验情况。用户对金融APP的评价褒贬不一,既认可其带来的便利,也指出了存在的诸如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等问题。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监管要求,采取多维举措提升用户体验,如渣打银行加强系统检测评估,中国人保APP开展用户体验官招募活动等。在数字技术推动下,金融业变革不断,中国人保APP通过优化服务获得了大量用户的认可。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云淡风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