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北京市首趟中亚班列从北京房山区启程开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文中介绍了海关和铁路部门为保障班列通关和开行所做的努力,还提及北京新陆港集团与其他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建设国际陆港项目,以及京津冀地区在中欧(亚)班列方面的发展基础和协同发展的前景。
3月19日,对于北京的物流运输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就在这一天,一列满载着90个标准集装箱出口货物的国际货运班列,从北京房山区缓缓启程。它带着无数的期待和希望,一路驶向位于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一重要事件,标志着北京市首趟中亚班列正式开通。
3月19日,北京市首趟中亚班列正式开通。(北京新陆港集团供图 )
国际班列要想“行稳致远”,便利的通关服务和周密的运输组织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保障这趟班列能够安全高效地通关,北京海关所属丰台海关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大力推广预约通关、提前申报等便利化措施,还专门成立了专项小组。小组成员对相关企业开展一对一的精准辅导,确保惠企政策能够直达快享,大大提高了通关的顺畅性。国铁北京局也不甘落后,指派了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现场业务指导。从国联计划提报、班列开行申请,到空车车源调配等各个环节,他们都确保有序衔接、高效运转,为班列的顺利开行提供了坚实的运输保障。
物流合作一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此次中亚班列的首发仪式上,北京新陆港集团展现出了积极的合作姿态。它分别与北京金隅集团、北京京房物流枢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决定在房山区建设国际陆港项目。数据显示,2024年,天津开行中欧(亚)班列超过600列,河北石家庄中欧(亚)班列达到839列。如此雄厚的基础,为京津冀合作推动中欧(亚)班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河北陆港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赵保恩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表示:“在北京打造国际陆港项目,再加上我们此前建设的石家庄国际陆港、天津国际陆港,基本构筑起了京津冀陆港集群的主枢纽框架。”这一框架的形成,有助于北京持续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京津冀中欧(亚)班列的协同发展。通过协同发展,能够提升班列运行的整体效能,增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为京津冀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的活力。
3月19日北京首趟中亚班列开通,海关和铁路部门为班列提供通关和运输保障。同时,北京新陆港集团与其他企业合作建设国际陆港项目,京津冀地区在中欧(亚)班列方面已有雄厚基础,此次班列开通有助于京津冀陆港集群发展,推动“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班列整体效能和服务区域产业能力,为京津冀高水平对外开放增添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