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的风险提示,详细介绍了针对老年人的四类新型数字骗局,并给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旨在提高金融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的防骗意识。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发布重要风险提示。当下,有一些不法分子将目标瞄准了老年人。他们正是利用了老年人对网络金融知识了解不深、风险意识相对薄弱等特点,精心编织出了一系列新型数字骗局。
目前,这些新型数字骗局主要有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换脸来冒充亲友借钱的骗局。北京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法分子运用AI换脸技术,将自己变成老年人亲友或熟人的模样,通过视频通话、发送虚假视频信息等方式,以突发疾病、遭遇事故等为借口,谎称急需用钱,要求老年人转账。”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由于情感上的关切,往往很难辨别真假,常常在未核实情况的前提下,就匆忙进行汇款操作。
第二类,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对新兴数字资产好奇的心理,打着“未来货币”“高额回报”等旗号,伪造交易平台,还故意夸大收益数据。他们诱导老年人,让其误以为投资虚拟货币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一旦老年人投入资金,不法分子就会操控市场,使所谓的“货币”价值暴跌,甚至直接关闭交易平台,卷款潜逃。
第三类,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冒充金融专家、投资顾问,通过线上讲座、网络直播、网络论坛等形式,向老年人推荐所谓的“优质投资项目”。他们利用老年人缺乏专业知识、渴望投资收益的特点,诱骗老年人投入大量资金。然而实际上,这些项目往往存在巨大风险,甚至根本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第四类是“虚假养老项目众筹”骗局。不法分子以“养老项目众筹”为幌子,通过社交媒体、网络众筹平台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声称正在筹建高端养老院、智能养老社区等项目,还承诺投资者享有优先入住权或者能够取得高额回报。但在骗取资金后,不法分子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针对以上这些骗局,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AI换脸难分辨、亲友求助要核实。当金融消费者遇到亲友通过视频或者信息求助等方式要求转账时,务必通过多个渠道核实对方身份,比如拨打手机、当面沟通等,千万不要轻信视频中的画面,更不能一时情急就盲目转账汇款或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金融消费者还要牢记,虚拟货币风险高,谨慎投资莫上当。对于不熟悉的投资领域,金融消费者需保持高度警惕,不被高额回报所诱惑;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产品信息,特别要远离那些承诺高额回报的虚拟货币陷阱。对于网络上的投资专家或金融顾问,金融消费者要核实其身份与资质。对于他们的投资建议,金融消费者要保持谨慎态度,多方查证,切忌盲目跟风。对于养老项目众筹活动,金融消费者务必仔细核实项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认真阅读合同条款、风险提示,不可轻易将资金投入未知项目。如果发现了疑似非法金融活动的线索,金融消费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有关监管部门反映。
本文围绕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的风险提示,介绍了针对老年人的四类新型数字骗局,包括AI换脸冒充亲友借钱、虚拟货币投资骗局、虚假投资项目推荐以及虚假养老项目众筹骗局,并给出了详细的防范建议,提醒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避免陷入骗局,保障自身财产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逸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