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励志剧《我叫赵出息》中张生白算计李成乾的剧情展开,深入剖析了其中的商战套路,并将其与现实市场中的公司权力更迭现象相联系,同时还介绍了剧中其他相关情节以及后续发展,最后对剧集后续剧情表示期待。
近期热播的励志剧《我叫赵出息》,其中张生白当年算计李成乾的这段剧情,犹如一把钥匙,如果我们仔细去琢磨其中的套路,竟能对市场中发生的很多事情给出合理的解释。
原来,在公司权力的角逐中,公司老二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逼走老大,从而将公司完全收入自己囊中。
故事回溯到1986年的冬天,那年的气候格外寒冷,大雪纷飞,道路被封,交通严重受阻。这直接导致佳城的蔬菜供应变得异常紧张,粮价和菜价也随之持续上涨。就在这个时候,李成乾和张生白一起经营着一家公司,李成乾身为公司老大,是个良心商人,他坚决不愿意昧着良心发财,坚持不涨价出售手中的余货。
然而,一心只想着赚昧心钱的张生白却与李成乾的想法截然不同,两人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终不欢而散。
自此,张生白便开始精心为李成乾设下圈套。他先是花重金收买了李成乾的心腹井何,让井何在暗中操作一些事情。
张生白的套路其实并不复杂。他瞅准李成乾资金紧张的时机,让下游客户小卢延迟一个月回款。不用说,为了让小卢配合,好处肯定是少不了的。
下游的款项无法按时收回,而李成乾的上游供应商发货又要求现款和全款,这使得李成乾的资金状况变得更加紧张。
就在李成乾为资金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要债的人找上门来了。他们声称,如果李成乾在半天内还不上钱,就要用公司股份抵账。很明显,这些要债的人肯定也是被张生白收买了的。他们拿到股份后,转手就转给了张生白。张生白成功控制了公司后,马上抬高了蔬菜价格。这样一来,张生白不仅拿到了公司的控制权,还大赚了一笔。
紧接着,李成乾遭遇了车祸。不用多想,李成乾的车很可能是被井何做了手脚。
张生白的这套套路,不过是拿走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公司。但如果把这种套路放大,我们不难发现,这和现实中通过贸易战、金融战做空市场,然后低价抄底优质资产的手段如出一辙。
如果没有上下游和外部人的配合,张生白在公司里根本无法与李成乾抗衡,只能被李成乾压制。
在现实市场和一些影视剧中,我们确实能看到一些老板的公司,尤其是那些良心老板的公司,莫名其妙地就落入了公司老二手里。其中的内情,估计和《我叫赵出息》中这段剧情相差无几。
这些老大被逼走、老二上位的公司,在换老板之前,普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内部人心浮动、下游回款不良甚至不回款、上游不发货、公司发不出工资甚至长期拖欠员工工资、债主逼债等等。
然而,等老二上位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却突然好了起来。资金渠道和货物渠道一下子变得顺畅起来,员工的工资不但能及时发放,之前拖欠的也都补上了。
至于公司老板原来身边的人,不是投靠了老二,就是被老二赶走了。普通员工根本不清楚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从此以后,老二就成了普通员工口中无所不能的神话,仿佛和《天龙八部》中星宿老仙一样,被吹得法力无边。
在《我叫赵出息》中,赵出息的好兄弟林三无(二胖)家的林氏集团也倒闭了。里面发生的事情,估计和上面所说的情况差不多。
林三无和奶奶隐居后,林三无到处找工作,却都因为他太能吃被拒之门外。其实,这可能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内情是,林氏集团的新老板早就暗中打了招呼,就是要让林三无走投无路。而林三无准备去打工的那些工地的老板,在搞垮林氏集团时,应该都参与其中了。
车祸之后,几乎失去一切的李成乾选择留在凤凰村教书育人。而大功告成的张生白,为了炫耀自己的胜利,在1993年来到了凤凰村,以胜利者和成功者的姿态,教育起了李成乾这个自己曾经的大哥。
然而,李成乾只是表面上隐退了,他在背后可没闲着。他精心规划好商业版图后,将组建三江集团的重任交给了徒弟简影。
接下来的几年里,简影按照师父的设想,充分利用李成乾铺设的人脉和资源,在商海中奋力拼搏,终于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成功创造了一个在三江地区数一数二的三江集团。
简影考察赵出息时,三江集团内部也出现了李成乾当年曾经经历过的情况。赵出息加入三江集团后,在企业危机中,他凭借自己的能力稳住了现金流,还揭露了幕后黑手。最终,根据李成乾的遗嘱,赵出息成为了三江集团的董事长。
在《我叫赵出息》已经播出的14集中,赵出息已经积累了一些人脉和经验,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班底。相信,《我叫赵出息》后面的剧情会更加精彩,非常值得有志者仔细观看、认真琢磨。
本文以《我叫赵出息》中张生白算计李成乾的剧情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其中的商战套路,并将其与现实市场中的公司权力更迭现象进行对比。同时,还介绍了剧中林氏集团倒闭、李成乾东山再起以及赵出息在三江集团的发展等情节。最后对剧集后续剧情表示期待,激励有志者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原创文章,作者:Lam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