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两年,21岁抗癌博主生日签下截肢同意书,抗癌博主“勇敢饭饭”生日抉择:截肢求生背后的无奈

本文围绕抗癌博主“勇敢饭饭”在21岁生日当天决定截肢一事展开,讲述了她因误诊导致病情延误,不得不做出截肢的艰难决定,同时还科普了骨肉瘤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发生率、症状、偏爱青少年的原因以及与生长痛的区别。

3月18日,抗癌博主“勇敢饭饭”发布了一条令人揪心的视频。在视频中,她面带坚定又略带苦涩地说道:“今天是我21周岁生日,我决定截肢了。”并且就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她签下了截肢手术同意书。

她回忆起自己的抗癌历程,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感慨。原来,两年前她被确诊为淋巴瘤,随后经历了6次化疗、25次放疗以及干细胞移植等一系列艰苦的治疗。当时,她以为病情已经得到控制,满心期待着康复的那一天。此后,她每隔三个月都会进行一次磁共振检查,然而,检查结果却如同晴天霹雳,肿瘤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无奈之下,她换了一家医院重新检查,这才发现原来之前的诊断是错误的,她患的并非淋巴瘤,而是骨肉瘤。

由于之前误诊的两年时间,病情被大大耽误了。肿瘤疯狂生长,已经大到无法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为了能够活下去,她最终做出了截肢这个艰难的决定。

在视频的最后,“勇敢饭饭”点燃了生日蜡烛,那微弱的烛光在黑暗中闪烁,仿佛象征着她在病魔面前不屈的意志。她带着微笑,用坚定的眼神望向镜头,希望网友们能为她加油打气。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关于骨肉瘤的一些知识。

在众多恶性肿瘤中,骨肉瘤的发生率为(4 ~5)例/100万。它比较“偏爱”儿童或青少年,这与这个时期骨骼生长发育旺盛有着密切的关系。

骨肉瘤,大家俗称“骨癌”,也被称为成骨癌(teogemic sarcoma)。它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细胞为特征,只要在检查中见到肉瘤基质细胞直接产生的骨样组织,那么这个肿瘤的性质就是骨肉瘤。

骨肉瘤是骨骼系统中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四肢骨骼是其主要的发病部位,将近一半的患者发病部位在膝关节周围。

那么,骨肉瘤都有哪些症状呢?

骨肉瘤在早期的时候,症状可能不太明显,但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这些症状:

1. 关节周围会出现疼痛,尤其是在夜间,这种疼痛更为明显。而且通过制动和服用常规止痛药都很难缓解。

2. 关节周围会出现肿胀,并且能摸到包块,同时包块周围的皮肤温度可能会升高。

3. 关节的活动会受到限制,行动变得不那么灵活。

4. 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和低热等症状。

为什么骨肉瘤更偏爱青少年呢?医生解释说,孩子的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非常活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受到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接触放射线物质)等,就有可能导致骨细胞发生异常变化,进而形成骨肉瘤。

由于骨肉瘤的高发人群大多是青少年,所以往往还需要与青少年生长痛区分开来。

误诊两年,21岁抗癌博主生日签下截肢同意书,抗癌博主“勇敢饭饭”生日抉择:截肢求生背后的无奈

抗癌博主“勇敢饭饭”因误诊导致病情延误,在21岁生日当天决定截肢的痛心故事,同时科普了骨肉瘤的发生率、症状、偏爱青少年的原因以及与生长痛的区别等知识,提醒人们重视青少年骨骼健康,也让我们看到了“勇敢饭饭”在病魔面前的坚强与勇气。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579.html

(0)
星河星河
上一篇 2025-03-20
下一篇 2025-03-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