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在泰国遭遇商标侵权维权艰难但最终胜诉获得赔偿的事件,同时列举了国内AI大模型DeepSeek、王致和集团等中国企业海外商标被抢注的案例,揭示了海外商标保护和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挑战,并抛出如何看待商标碰瓷的问题。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其保护问题备受关注。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瑞幸咖啡曾经历的那场商标维权风波呢?
时间回溯到2020年,泰国皇家50R集团在泰国开设了多家“瑞幸”咖啡门店。这些门店的侵权手段可谓“别出心裁”,他们不仅模仿了瑞幸商标的字体和颜色,甚至将瑞幸标志性的鹿头标识进行了镜像翻转。这种明目张胆的侵权行为,严重损害了瑞幸咖啡的品牌形象。然而,由于该集团提前注册了商标,并且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经营,这使得瑞幸咖啡的维权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
面对困境,瑞幸咖啡并没有选择放弃。他们委托泰国知名律所Tilleke & Gibbins重新梳理案件。在这个过程中,瑞幸咖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收集并提交了大量证据,用以证明其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以及商标的原创性。经过不懈的努力,正义最终得以伸张。对方被判向瑞幸支付约1000万元损害赔偿,以及部分维权成本。瑞幸咖啡成功地捍卫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瑞幸咖啡泰国败诉案并非孤立的个例。近年来,中国企业商标在海外被抢注的事件屡见不鲜。前段时间,国内AI大模型DeepSeek火遍全球,却也遭遇了商标抢注的厄运。当DeepSeek工作人员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申请时,惊讶地发现该商标在36小时前,已经在内华达州被注册了。
再把时间拉回到2006年7月,王致和集团在德国申请商标注册时发现,其腐乳、调味品、销售服务三类商标被德国欧凯公司抢注。为了夺回商标权,王致和集团历经长达15年的漫长诉讼,才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商标被抢注的现象,不仅反映了市场对知名品牌的关注和需求,也揭示了商标保护和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诸多挑战。那么,你如何看待商标碰瓷这种行为呢?
本文通过讲述瑞幸咖啡泰国商标维权案以及DeepSeek、王致和集团等中国企业海外商标被抢注的案例,揭示了中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的商标保护困境。强调了商标保护和知识产权维护的重要性,同时引发了对商标碰瓷现象的思考,呼吁企业重视商标保护并积极应对海外商标侵权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