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之行:美国学生走进中国历史与绿色未来 跨越重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学生在中国的求知与感悟之旅

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16名学生访华的经历。他们在北京参观了长城、故宫、鼓楼等历史古迹,还拜会了多个机构,并且参观了中国华电“天宁1号”零碳园区,在访华过程中收获了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建设等多方面的深刻感悟。

访华之行:美国学生走进中国历史与绿色未来 跨越重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学生在中国的求知与感悟之旅

来自世界顶尖私立研究型学府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16位优秀学生,怀揣着对东方大国的无限好奇与强烈的探索精神,踏上了这片古老文明与现代活力完美交融的神奇土地。他们开启了一场跨越文化差异的求知之旅,肩负着深入了解中国、为学术研究积累丰富素材的重要使命。

3月16日清晨,当第一缕柔和的阳光缓缓洒落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学生们顺利抵达了这座充满魅力的都城。在短暂的休整之后,他们便带着满满的憧憬奔赴长城。那蜿蜒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以其磅礴的气势震撼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学院研二的学生马特奥,其实对长城并不陌生。他说:“这些历史古迹常常出现在美国的媒体和电影之中,所以当我亲眼看到它们时,感觉特别有趣。”

当天下午,故宫那庄重的红墙黄瓦又将学生们引入了一个古韵悠长的世界。宫殿的雄伟壮丽、建筑细节的精巧绝伦,无一不让学生们惊叹不已。美国学生珍妮激动地感慨道:“故宫的建筑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些细微之处,像瓦片和每一处小小的装饰,都体现出了极致的用心。在北京,人们对细节的关注始终贯穿始终。当我漫步其中,特别是在日落时分,那景色真的美极了。”

随后,在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周到安排下,学生们来到了鼓楼。在这里,他们不仅感受到了老北京独特的风土人情,更对去年成功申遗的北京中轴线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认识。珍妮对记者说道:“我们常常谈论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相比之下,美国的历史就显得十分短暂。在这里,我们看到的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东西,但无论是几千年前的古老建筑,还是20年前新建的设施,都凝聚着人们的心血。大家都在努力以最有效的方式为民众服务,这种致力于国家建设的精神,真的让人钦佩不已。”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学生们开启了紧凑而充实的交流与参观之旅。他们先后拜访了外交部、中联部、中美交流基金会、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多个重要机构。

在与外交部交流的过程中,珍妮深刻体会到了理解与沟通的重要意义。她表示:“我认为各方都应该在这方面加大努力,真正花时间去深入理解彼此,不仅要了解对方的历史,更要明确彼此的目标。比如中美两国都希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关系到本国的利益,更是为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化是未来的趋势,合作就在眼前,而且会越来越紧密。”

珍妮的深刻感悟还源于参观中国华电“天宁1号”零碳园区的经历。此次参观是由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精心组织安排的,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北京在绿色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这座零碳园区的前身是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北京第二热电厂,它曾经在城市供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发电机组停止运行,厂房一度陷入闲置状态。如今,经过一系列的零碳改造,它实现了华丽的蜕变,成为了绿色发展的杰出典范。园区精心制定了零碳规划,精准绘制了碳中和路线图,并实施了智能化的管控措施。不仅实现了100%使用绿电,还成功获得了碳中和认证,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进程中的积极担当。

马特奥对北京大力将清洁能源融入城市建设的举措赞不绝口。他说:“我看到当地屋顶的太阳能板不仅能够为工业园区供电,还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卖给电网,这项技术真的非常了不起。美国也有类似的实践。”当谈到中美两国在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可能性时,马特奥认为政府层面积极寻求合作的努力至关重要。他期待两国未来能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开展深入的合作。

美方带队老师感慨地说:“很多美国学生甚至没有机会了解北京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了解中国其他地方情况的美国学生就更少了。我希望学生们能了解到书面知识之外的真实中国,能在这次访华之旅中有所收获,并且享受这段美好的时光。”

本文记录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6名学生访华的行程,他们参观历史古迹感受中国深厚文化底蕴,拜会相关机构促进交流,参观零碳园区见证中国绿色发展成就。学生们在访华过程中收获了对中国多方面的深刻认知,也表达了对中美合作的期待,体现了跨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036.html

(0)
maureenmaureen
上一篇 2025-03-21
下一篇 2025-03-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