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风刮进家门,长辈囤物问题引关注

“3·15”期间社交平台上网友对家里长辈囤物等“迷惑操作”的吐槽展开,探讨了长辈囤物的心理成因,并给出克服“囤物癖”的建议以及冰箱存放剩菜的注意事项。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影响力持续发酵,这股劲风这次竟意外地吹进了千家万户。

近日,社交平台上一场独特的讨论热潮悄然兴起。诸如“3·15该曝光我外婆”“希望3·15查一下我家的冰箱吧”等话题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不少网友纷纷发帖吐槽,称自家长辈有着各种令人费解的“迷惑操作”。

网友发帖吐槽 评论区现“同款爸妈”

“在我爸妈眼里,不把冰箱塞得满满当当,那就是对冰箱的不尊重。”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家被食物填得满满当当的冰箱,并吐槽父母在购置食物方面的一些不良习惯。评论区里,众多网友跟帖回应,表示自己家里也有“同款爸妈”。

山东的苏郓(化名)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无奈地表示:“我妈过年炖的猪蹄,还有过年买的香肠,到现在都还在冰箱里冻着。真希望3·15能来俺家查查俺娘。”

重庆的一位网友则将关注点放在了母亲多次复热的剩饭剩菜上。他抱怨道:“腊肉猪耳朵这道菜都吃了一周了,每顿饭都有它。过年炸的鱼还在冰箱里放着,甚至还有长毛的魔芋豆腐。”

“3·15”风刮进家门,长辈囤物问题引关注

此外,很多人都有把剩饭剩菜放进冰箱的习惯,觉得只要放进冰箱就万事大吉。然而,冰箱并非保险箱。相关专家指出,“剩饭剩菜在24小时后就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且每加热一次,细菌数量就会呈百万级甚至千万级增长。且不说细菌滋生的问题,每次加热还会导致食物营养成分大量流失。以维生素C为例,每加热一次大概会流失15%左右,反复加热后,吃到嘴里的几乎就是食物没用的‘壳’了。”

“3·15”风刮进家门,长辈囤物问题引关注

有网友称自己家冰箱里还存放着过年时做的冷冻猪蹄。 (受访者供图)

心理专家:关注老人的心理需求

针对老人舍不得丢弃过期食物的行为,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心理咨询学家陈志林分析指出,这背后存在着一定的心理成因。

“首先是节俭习惯的深刻影响。在长辈们的认知中,只要食物等物品外观没有明显变质,即便过了保质期,丢弃就等同于浪费。这种浪费行为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节俭观念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之中。所谓的‘囤物癖’并非是无端产生的怪异行为,而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这种行为模式是他们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并非无理取闹,小辈们需要从历史和心理层面去理解和尊重他们。”

如何克服“囤物癖”呢? 三点建议

首先,子女可以通过展示真实且有说服力的案例,比如过期食品引发食物中毒、导致健康受损等相关报道或医学研究资料,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让老人直观地认识到过度囤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其次,为老人制定科学合理的购物计划至关重要。小辈们可以定期和老人一起清理家中物品,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和其他物品及时进行妥善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引导老人养成理性消费和定期整理的良好习惯,逐步克服囤物行为。

最后,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也不容忽视。作为子女,应该尽可能增加陪伴老人的时间,给予他们充分的情感支持,填补老人内心因安全感缺失而产生的心理空缺,从根源上缓解囤物行为背后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冰箱放剩菜,注意这五点

剩的荤菜可以放在冷藏室保存,而素菜尽量当餐吃完,吃不完的就直接丢弃。

剩菜剩饭,在热的时候就放进冰箱。

剩饭剩菜需要用带盖的容器或者保鲜膜密封后冷藏。

剩菜剩饭应在放入冷藏室后的1 - 2天内食用,越早越好。

剩饭剩菜切忌重复加热。

本文围绕“3·15”期间网友对长辈囤物“迷惑操作”的吐槽展开,分析了长辈囤物的心理成因是节俭习惯和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克服“囤物癖”的三点建议,以及冰箱存放剩菜的注意事项,旨在提醒人们关注长辈的心理需求,引导长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原创文章,作者:mauree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080.html

(0)
maureenmaureen
上一篇 2025-03-21
下一篇 2025-03-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