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上海韵达货运因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被国家邮政局立案调查这一事件,深入探讨了事件缘由、韵达的整改措施,还提及多地曾查获涉诈快件的情况,并邀请行业专家和律师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近日,快递行业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3月19日,国家邮政局网站正式发布消息,上海韵达货运因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给受害人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被依法立案调查。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月20日,韵达股份迅速发布公告作出回应。公告显示,全资子公司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19日收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立案调查通报。在收到通报后,公司高度重视这一事件,立即成立了专项工作专班,对内部情况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针对公司加盟网点快递服务环节存在的管理问题,公司已迅速部署整改工作。后续,公司还将持续强化管理及加盟网点管控,对快递查验流程进行优化,加大对加盟网点的培训力度,提升识别伪装物品的专业能力,以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记者从相关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上海韵达此次被立案调查,极有可能与韵达快递的相关快递包裹中含有“中奖”诈骗宣传卡等事件有关。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21日,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就曾因违规揽收诈骗快件且未及时录入实名收寄信息,对上海韵达速递有限公司进行了约谈。这也表明,韵达在快递安全管理方面或许早就存在一些隐患。
另一方面,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记者发现很多网友纷纷表示曾收到过多个快递公司寄送的诈骗快件。这说明快递诈骗问题并非个例,而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正常生活。
针对此次事件,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涉及快件的安全管理问题可以上升到“一把手”负责制。这意味着快递公司从总部到网点的各级负责人都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信息安全、消防安全、车辆安全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切实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曾报道了一起利用快递邮寄中奖卡片并进行诈骗的案件,其中就涉及韵达快递。报道中提到,诈骗快递包裹里面的东西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小礼品加一张印有二维码的中奖刮刮卡。有人扫码后就落入了刷单诈骗圈套,被骗金额高达十几万甚至数十万元。
诈骗宣传单(图据桐庐公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这样的诈骗快递事件已经屡屡发生。据南充政法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3月上旬,南充市公安局顺庆区分局经工作现场查获涉诈快递包裹2万余件。民警对传单上二维码进行分析发现,一旦收件人扫描该涉诈二维码,就会被层层诱导,最终有可能被骗取钱财。去年12月,杭州桐庐警方也曾查获涉诈包裹2万余件。
涉诈快件(图据南充政法)
另据最高人民检察院3月13日发布的案例,2024年10月底,江西的李女士收到了一个匿名快递,里面有一张“二十元代金券”卡片,随后李女士通过扫码下载APP最终被骗19万余元。在社交平台上,也有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收到涉诈快件的经历,而这些涉诈快件涉及多个快递公司。
从法律层面来看,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邮政法》第25条规定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并执行邮件收寄验视制度。根据《邮政业寄递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未按照规定作出收寄验视标识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遭遇诈骗的消费者可以收集好所有与诈骗相关的证据,由公安机关对诈骗人员以及快递点立案调查。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快递公司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本文围绕上海韵达货运因涉诈骗宣传品寄递被立案调查这一核心事件,详细阐述了事件经过、可能原因、过往类似情况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应。快递诈骗问题频发,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暴露出快递行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韵达虽已部署整改,但行业整体需加强监管,提升安全意识,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同时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遭遇诈骗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