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千禾味业,详细阐述了其御藏本酿380天酱油检测出镉这一事件,引发消费者对“零添加”概念的争议,同时探讨了“千禾0”商标使用的合法性及是否误导消费者,还分析了该事件对千禾味业股价和业绩的影响。
近日,一则关于“千禾 0”酱油中检测出镉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消费者报道》透露,在今年 3 月,该杂志特意选取了包括千禾(603027.SH)等多家知名品牌在内的 13 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送至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令人惊讶,千禾御藏本酿 380 天酱油中竟检测出 0.0110mg/kg 的镉。
要知道,镉可是人体非必需且有毒的元素,它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此检测结果一经公布,瞬间在消费者群体中引发了热议。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千禾御藏本酿 380 天酱油既然宣称是零添加酱油,就不应该检测出镉;而另一部分人则指出,千禾这款酱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零添加酱油,只是打上了“千禾 0”商标,这很容易误导消费者,让大家误以为它是零添加酱油。
面对舆论的质疑,3 月 21 日凌晨,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媒体报道酱油产品检出“镉”以及千禾 0 与零添加相关情况与消费者的沟通说明》。对于酱油检出“镉”这一情况,千禾味业解释称,千禾御藏本酿 380 天酱油的配料仅仅是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并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和其它化学剂。“镉”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各类农产品中,酱油产品中检出的微量“镉”实际上来源于原料。而且,公司使用的原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关于“千禾 0”商标,千禾味业表示,“千禾 0”是公司的注册商标,是严格按照《商标法》规定在核准的商品上使用的。“千禾 0”是公司零添加产品的重要标识,“千禾 0”系列产品确实属于零添加产品,有着严格的生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食品添加剂。该系列产品不存在蹭热点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为,这个商标设立的初心是为了对零添加产品做区别,方便广大消费者选购。
不过,有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律师认为,“千禾 0”这个商标本身并不违法,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同时宣传“零添加”产品,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概念混淆。如果“千禾 0”并不意味着“零添加”,那么该公司主观上存在故意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可介入调查,要求其改正。
事实上,早在去年,网上就有不少人质疑过招牌产品“千禾 0”系列,大家认为它只是商标名,而非真正的 0 添加。而且,还有人扒出千禾味业曾试图注册多个“零添加”商标,但都被驳回。据《新快报》报道,处于争议中的“千禾 0”商标在 2023 年年初,也就是“零添加”产品受热捧之后被千禾味业提交注册申请,然而中国商标网数据显示,该申请目前处于驳回复审阶段。
产品检测争议与商标误导质疑叠加发酵,给千禾味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市场的剧烈震荡。截至 3 月 21 日,千禾味业股价连续四日暴跌,累计跌幅达 7.3%,市值蒸发 9.5 亿元。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6 年,总部位于四川眉山市,并于 2016 年 3 月 7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22 年 9 月,海天酱油爆发“双标”事件,让民众对食品添加剂问题越发重视,也引发了酱油行业的大洗牌。以“零添加”著称的千禾味业业绩迅速增长,2023 年千禾营收 32.07 亿元,比 2022 年增加了 7.71 亿元,归母净利润也创下了 5.3 亿元的历史最佳。然而,随着“零添加”概念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千禾味业在 2024 年三季报中出现了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况。报告期内营收 22.88 亿元,同比下降 1.85%;归母净利润 3.52 亿元,同比下降 9.19%。
本文围绕千禾味业酱油检测出镉以及“千禾 0”商标引发的争议展开,详细介绍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企业回应、律师观点等内容。此次事件不仅导致千禾味业股价暴跌、市值蒸发,也反映出在“零添加”概念普及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千禾味业需要妥善解决商标与产品宣传的问题,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信任危机。
原创文章,作者:星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