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度副总裁女儿“开盒”,看网络隐私保护困局,未成年人“开盒”成风,网络“潘多拉魔盒”谁来关上?

本文围绕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展开,深入剖析了“开盒”这一网络不良现象,包括其定义、演变、危害,以及背后涉及的未成年人参与情况和相关法律问题。

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的“开盒”事件,宛如打开了互联网角落里的“潘多拉魔盒”,让人们真切地看到了网络世界中那令人胆寒的一面。

曾有一名网友,仅仅是留言评论了某韩国明星的行程,便遭到了该明星粉丝的谩骂与攻击。更可怕的是,他的个人隐私被彻底“开盒”,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被恶意公开。在不堪其扰之下,这名网友最终只能选择销号退网,逃离这个充满恶意的网络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开盒该网友的竟是谢广军13岁的女儿,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

3月17日,谢广军在微信朋友圈公开致歉。他言辞恳切,称自己深感愧疚,不仅严肃批评了女儿的不当行为,还向所有受此事件影响的朋友郑重道歉。然而,他的致歉并未平息舆论,反而让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更大的波澜。

通过此次“开盒”事件,很多人了解到了饭圈、未成年人与信息泄露、网络暴力之间的紧密关联,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潘多拉魔盒”所具有的强大破坏力。

那么,什么是“开盒”呢?“开盒”指的是在网络上通过公开或者非法手段,获取并恶意公开传播他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它的前身是“人肉搜索”,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出现。不知从何时起,它演变成了“开盒挂人”,形式变得更为激烈,包括电话、短信骚扰,恶搞,甚至煽动大规模的网络暴力。

事实上,我国《刑法》第253条明确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由于不少“开盒”者是未成年人,而且“开盒”行为具有很强的隐秘性,导致这一现象屡禁不止。

一年多前,我们采访了数十位“开盒”者和被“开盒”者,试图探寻这些未成年人为何会聚集在一起,进入“开盒”圈。

2002年出生的刘沧,很早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在百度贴吧、QQ群等社交平台上看到了大量的“开盒”信息。到了2018年,他第一次尝试“开盒”他人。

刘沧自称,他第一次接触“开盒”是因为玩游戏。当时他带一个女孩玩游戏,突然被一个男孩骂了。出于报复心理,他找人“开盒”了对方,并把对方的照片、手机号等信息发布在群里,甚至还让人对其父母进行电话、短信骚扰,吓得那个男孩直接退群。

这次“开盒”经历让刘沧体会到了一种胜利的快感,从此便越陷越深。很快,他通过不断学习“开盒”技巧,仅凭一个ID,就可以找到对方全家人的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电话、学校、工作单位、银行卡信息等。后来,他靠出售这些“个人信息”,一个月能赚几百到一千多块钱。

刘沧凭借着自己的“开盒”能力,很快在圈内站稳了脚跟,被称为“开盒皇帝”。他的身边聚集了一群未成年人,他们以“开盒”他人为乐。据刘沧称,“开盒”信息主要靠“内鬼”泄露,也有通过攻击政府网站接口,或者翻墙、利用“社工库”等软件获取个人信息的方式。

3月19日,百度发布声明称,谢广军女儿“开盒”的信息来自海外的社工库。

未成年人对网络信息的熟练使用,让不少人深感讶异。实际上,作为互联网世代,他们从一出生就与网络无缝对接。网络上的各种圈子,成为他们寻找归属与认同的栖息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晏青曾对记者表示,粉丝文化已成为当代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和娱乐产业的融合为这种文化提供了广泛的平台。青少年通过追星建立身份认同,并在粉丝群体中寻找归属感和共同话题。

刘沧是家里的独生子。他说,自他十来岁学会上网后,网上的朋友就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父母每天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管他,而生活中同龄人又忙于学习、上补习班,网络上一起玩游戏的朋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的精神空缺。

多名“开盒”圈圈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刘沧在网络上的“开盒”行为起源于“喷系”。“喷系”的成员最早通过贴吧联系,2018年后开始用QQ群联络。他们聚集在一起玩游戏,或者交流玩某一款游戏的心得。当出现意见不一致时,各自站队抨击、“开盒”对方。发展到后面,群内开始出现比拼谁的“开盒”、迫害能力强,谁就是老大的现象。

“在一些未成年人看来,‘开盒’他人能让对方害怕,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一名曾参与“开盒”的未成年玩家说,“没有人会去考虑这是不是违法。”

据一位圈内人观察,2020年之后,“喷系”逐渐低龄化,慢慢涌入了很多中小学生。

2021年11月,已成年的刘沧因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被江苏省某公安局抓捕归案,并于2022年8月被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缓刑一年零九个月。

我们采访多位“开盒”者和被“开盒”者发现,他们彼此间并没有太大的矛盾,仅因为对某款游戏的看法不同,或者因为跟某人关系的亲疏、“站队”情况……就开始“开盒”或被“开盒”。一位游戏玩家对记者说,一些人“开盒”的目的是逼对方道歉并最终退网。

刘沧觉得,未成年“开盒”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像他一样,不喜欢骂人,但又不甘心自己被骂,于是用“开盒”报复“伤害他的人”;另一种就是单纯的恶搞,通过“开盒”,体现自己在网络上的地位。

我们采访的每一位“开盒”者,几乎又同时是被“开盒”者,有些隐私泄露甚至波及他们的家人,影响了许多家庭的正常生活。

刘沧被抓捕后,跟刘沧走得近的一名玩家,被后晋“开盒皇帝”占奕“开盒”,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遭受电话、短信骚扰。而刘沧本人,早在开始“开盒”的最初就被人“开盒”了,甚至还有人在网上扬言要去他家里打他。

占奕曾被刘沧“开盒”过,他后来讲述记恨刘沧的根源:“2020年那会儿,我家管我挺厉害的,然后一直被人欺负,我在家里被当傀儡使唤,在学校被嘲讽排挤,上网被刘沧当成弱智排挤。”此后,占奕发展成圈内人肉“开盒”最疯狂的人之一。一位圈内人称,这几年,占奕“开盒”了“喷系”一半左右的人,几乎把整个“喷系”都“实名制化”了。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如同谢广军在朋友圈的致歉文中称,13岁的女儿“自己的个人信息也被曝光,引发了大量负面言论扩散……”13岁的她在“开盒”时可能未曾想过,那些令她感到力量的行为,也会吞噬自己和更多人。

本文通过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引出“开盒”这一网络不良现象,介绍了其定义、演变和危害,深入分析了未成年人参与“开盒”的原因和心理,还讲述了相关案例及法律后果。强调了“开盒”行为对个人隐私和网络环境的严重破坏,警示人们没有人能在网络暴力和隐私泄露中独善其身,呼吁社会关注和解决这一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煮酒氤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437.html

(0)
煮酒氤氲煮酒氤氲
上一篇 2025-03-21
下一篇 2025-03-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