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您走进湖北沙洋,感受80万亩油菜花海的壮丽景色,了解当地油菜花节的情况以及油菜产业全链条发展模式,同时还能看到沙洋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的多方面成就。
3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布了一篇引人入胜的报道——《来湖北沙洋!感受春天的“金色交响”》。
当您踏入湖北荆门沙洋县,仿佛走进了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房前屋后、山坡河滩、田间地头,目之所及皆是那金灿灿的油菜花海。这花海犹如一幅气势磅礴的金黄泼彩画卷,在天地之间肆意铺展,美得让人窒息。春日里,微风和畅,游客们穿梭其中,有的忙着拍照打卡,记录下这绝美的瞬间;有的找个安静的角落小憩休闲,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还有的则在品尝当地的美食,感受着舌尖上的愉悦。大家尽情地徜徉在这80万亩的油菜花海中,共同感受着万物生长的最美时节。
备受瞩目的2025年湖北省油菜花节,将于3月23日在江汉平原腹地的沙洋盛大举办。经过近20年的精心打造,沙洋油菜的产业链不断延伸、日益强大。油菜花节的举办规格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最初的县级、市级,发展到如今的省级,沙洋油菜花这张特色名片也越擦越亮、越叫越响。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记者走进沙洋,亲身感受这片土地上春日里的“金色交响”。
湖北省沙洋县常年种植油菜面积八十万亩,那壮观的油菜花海深受游客喜爱。这里便是油菜花节的核心景区。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
江汉平原美如画,最是沙洋油菜花
沙洋县曾集镇张池村农耕文化体验园,是2025年湖北省油菜花节的主会场,而且这里已经成功举办过16次油菜花旅游活动。记者登上观景台极目远眺,只见广袤的田野里一片流金溢彩,油菜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黄、白、粉、橙四色油菜花被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在大地之上“生长”出“厚道荆门”的字样,仿佛是大自然用画笔精心描绘而成。而那些如繁星般的游人在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中漫步,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就这样呈现在眼前。
来自河南省淅川县的李先生专程自驾来到沙洋看花。当他置身于这连片成海的油菜花中时,心中只有四个字的感慨——“不虚此行”。
荆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志强介绍说:“沙洋有着悠久的农耕传统,种植油菜的历史也颇为悠久。前些年,不少农民在秋冬收割后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大量冬闲田闲置。后来,政府积极鼓励流转土地,大规模种植油菜,同时大力推行新技术,使得种植效益不断提高。如今,大片的油菜花海终于成形,也让人们找回了那份浓浓的乡愁。”
沙洋被誉为“中国菜籽油之乡”,是全国油料产业带核心区和湖北最大的优质油菜生产区,常年种植油菜面积约80万亩。以油菜花节为载体,这里独特的赏花游玩体验已经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每年三四月份,人们纷纷走进田野、村落,欣赏油菜花的美丽,品尝农家美食。沙洋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敏表示,沙洋油菜花海不仅是湖北春季赏花游线路之一,还成功入选了“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张池村农耕园“琴子农家乐”的老板陈菊正忙碌着,她笑着说:“去年花期,我们家的营业额差不多有5万元。‘农家乐’的主要食材是年前备好的风干鸡、鱼糕、香肠等,再加上自家院里种的时令蔬菜,主打一个‘农家风味’。这几年‘沙洋油菜花’的名气越来越大,赏花的游客也是一年比一年多。我希望荆荆高铁开通后,能给我的‘农家乐’带来更多的客流量。”
沙洋县油菜花景区里的农家乐发展十分迅速,2008年仅有30家,如今已猛增到400余家,平均每家年收入超过6万元。
正所谓“一花引来万花开”,油菜花的火爆带动了全域农旅融合以及江汉运河旅游示范带的建设。沙洋县陆续建设了曾集镇雷都村樱花部落、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五里油菜花海小镇等大批旅游综合体,还建起了全国首家油菜博物馆,这里也成为了湖北科普旅游示范景区。
两个数据足以说明沙洋农文旅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每年有超过400万游客来到沙洋,每年的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亿元。
以花为媒,以花会友。今年的油菜花节从3月23日起一直持续到4月上旬,沙洋将开展“乡村振兴 花开荆楚”沙洋春天旅游季十大活动,包括农产品展示、大学生研学、厨艺品鉴、摄影大赛、钓鱼大赛、青年联谊和万人健步行等主题活动,为游客呈现一场集视觉、味觉、听觉于一体的春日盛宴。
目前,沙洋县所在的荆门市,油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3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38万吨。结合油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相继新增沙洋江汉运河油菜花带、钟祥石牌万亩油菜花海、京山永兴观音岩油菜花海等观花景点,通过农文旅融合,带动了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的销售,促进了农民增收。
荆门市文旅局副局长徐凯说:“沙洋80万亩连片开放的油菜花田,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春日剧场之一。除了油菜花,荆门境内还有樱花、桃花、梨花、梅花、芍药花等10余种成规模的赏花资源,都是广大游客踏春赏花的好去处。”
结缘一朵花,形成“一条链”
沙洋不仅发展以“花用”为核心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还聚焦做大做强油菜全产业链。通过向科技要生产力,推动制种、种植、深加工和农旅开发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油菜花真正成为了“致富花”。目前,沙洋正在积极探索开发油菜花茶、油菜芽苗菜、油菜花化妆品、油菜相关文创产品等。沙洋县县长李莉丽表示:“油菜串起了产业链,我们通过提升质量、树立品牌、强化特色不断强链,助力打造富美乡村,让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3月11日,在武汉举行的农产品推介活动上,荆门高油酸菜籽油加工业龙头企业、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负责人龙雨竹热情地向市民介绍:“高油酸菜籽油的油酸含量在70%以上,有‘东方橄榄油’之称,非常符合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当时,高油酸菜籽油和“蔬菜新贵”油菜薹受到了市民的热捧。
近年来,沙洋通过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整片推行供种、供肥、机播、防治、田管、机收、订单收购“七统一”模式,不断提升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与此同时,如何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保证群众用油健康,一直是当地关注的重点问题。
沙洋县与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高油酸油菜研发实验室,持续开展良种选育及优化。目前,沙洋建设有稳产、高质、保供的高油酸油菜种子繁育基地1100亩,每年可收获15万斤种子,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优质种子,还远销其他油菜种植优势区。
沙洋县李市镇邓洲村党支部书记胡义安说:“有专家到田间地头提供现场指导,我们在种植中遇到难题也不怕。”
目前,沙洋建设有规模化生产基地、精深加工、智慧农业与科技创新平台32个,培育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4年,全县油菜加工产值达8亿元,年加工能力达45万吨以上,油菜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40亿元。
在沙洋县绿悠缘家庭农场的加工现场,刚刚采摘的油菜薹被整齐地码放在原料房,工人们正麻利地进行分拣,并将其送入漂烫杀菌设备中。农场负责人任飞林介绍说:“一部分油菜薹直接进行真空处理,制成速冻油菜薹;另一部分则经过100余天腌制后再深加工,制成腌制油菜薹。油菜薹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采摘至今年3月份下旬结束,产量预计在30万斤左右。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300万元。”
沙洋积极发掘油菜菜用、蜜用、饲用等功能,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菜用油菜亩均可产鲜食油菜薹2000余斤,规模种植基地可年产油菜薹1000余吨。得天独厚的油菜花资源,吸引了70多家蜂产品生产加工主体在沙洋“追蜂逐蜜”。当地年产花蜜3500吨,油菜花蜜及相关产品产值超亿元,并且规划建设“蜂情小镇”,推动油菜花蜜生产、加工。与此同时,依托多家牧业龙头企业,推广种植饲用油菜面积达1万亩,大大缓解了养殖企业冬季青贮饲料的不足,也提高了肉牛品质。
“一生爱一花”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油菜遗传育种专家傅廷栋说:“油菜全身都是宝,我们要让油菜种植有效益、农民爱种,发挥油菜在保证我国油料安全中的应有作用。”
多次到沙洋调研的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陈志勇说:“沙洋依托丰富的油菜资源优势,打造了从油菜籽加工、油菜产业拓展到油菜文化博览的全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油旅融合、以油促粮、粮油兼丰的新路子。”
一张蓝图绘到底,带动古县焕新韵
一朵小小的油菜花,从选种栽培到开花结果,从单一油用到蜜用、花用、菜用等多功能拓展,背后是一个产业的不断延伸和拓展,也走出了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沙洋就像瞄准“一朵花”,将其“吃干榨净”,在锚定城乡融合发展的背后,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韧。
其实,沙洋的油菜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经有段时间,由于种植油菜效益较低,农民种植意愿不强,产业发展十分缓慢。沙洋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周洪华表示,多年来,为了大面积推广油菜种植,沙洋依托相关油菜项目资金,重点支持高油酸油菜产业发展,对油菜种植和加工端给予物化补贴、机械服务、技改升级等多方面扶持,终于让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4年,沙洋油菜种植面积80万亩,其中高油酸油菜22万亩,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高油酸油菜种植基地。“荆门高油酸菜籽油”已成为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27亿元。
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沙洋撤区设县,成为湖北省最年轻的县级行政区之一。
沙洋历经水运通达江海的辉煌,也曾面临农业转型阵痛、工业基础薄弱等挑战。正是凭借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沙洋历任主政者锚定目标,以超常规举措破局。沙洋县地区生产总值也从建县初期不足5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47亿元,交出了一份古老而年轻县的精彩“答卷”。
农业实现了提质增效。通过重点发展“一壶油”“一袋米”“一只鸡”等农业产业“六个一”工程,沙洋粮食总产位居全省第五、实现“十四连增”,建成147万亩高标准农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二十年连增,成为“中国菜籽油之乡”“中国风干鸡之乡”。
工业完成了转型升级。培育了玻璃建材、多功能薄膜、风电装备等省级重点产业集群。目前,风电产业产值突破40亿元,薄膜产业规模居中部第一,光伏玻璃产能占全省三分之一。截至2024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00家,工业总产值较2003年增长超20倍,产业格局彻底扭转。
区位能级得到了提升。武荆宜高速、荆监高速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多式联运现代物流园、疏港铁路、煤炭储运基地即将建成。沙洋港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同步推进了路口电站、绿色船舶制造等重大项目,“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完善,境内江汉运河贯通长江与汉江,形成环绕江汉平原、辐射武汉城市圈的千吨级黄金航道圈。
沙洋县首创的“按户连片耕种”模式,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如今的沙洋,迎来了产业重构和规模壮大的新机遇,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产业加速聚链成群,三大主导产业规上企业达133家,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92%。
沙洋县委书记陈威说:“以油菜花为媒,是沙洋向八方来客发出的真诚邀请。我们将依托油菜花种植优势,持续叫响沙洋‘油菜花海’品牌,着力推进产业强基、农业固本、交通升级、城乡融合,助力县域更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
本文全方位展现了湖北沙洋的油菜产业发展。从美丽的油菜花海吸引大量游客,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到构建油菜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沙洋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同时,沙洋在农业、工业、区位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未来有望借助油菜花品牌,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继续迈进。
原创文章,作者:江月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qbond.com/archives/2739.html